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建立信任:中国实践的启示

Zhang Xun
Managing Director, Strategy & Consulting, Accenture
Vee Li
Energy Sector Lead, China Climate Action, World Economic Forum
  • 2023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达297.6吉瓦,占全球新增容量的63%。
  • 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就业人数占全球该领域就业总数的45.5%。
  • 政策稳定性、社区参与度、全球协作性是成功实践的三大关键。

中国已成为可再生能源部署的全球领导者

然而,随着可再生能源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协调各相关方利益的难度显著提升。传统的线性决策模式(政府主导、企业执行)已难以适应大型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复杂需求。(如图1)

可再生能源项目利益相关方协同挑战 Image: 埃森哲分析

如何通过信任构建实现多方共赢?中国实践指向三大关键:政策稳定性、社区参与度、全球协作性。通过促进多方合作、平衡各方诉求,保证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成功实施,创造长期的共享价值。促进可再生能源行业实现负责任地增长。

政策基石:稳定预期与市场化改革

可再生能源发展需要政府提供稳定、连续的政策支持,以增强各利益相关方的长期信心。政府通过强化多方合作、逐步建立强制化和规范化的项目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价体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中国政府长久以来持续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和上网电价(FIT)等政策和机制为该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市场化改革进程加速,逐步迈向更具竞争力和运行效率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通过绿色电力证书和可再生能源交易市场等关键举措推动其可再生能源行业转型。这些改革使发电企业能够直接向消费者销售电力或通过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此外,可再生能源购电协议已在一些示范项目中实施,探索长期合同模式。2025年,中国计划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定价市场化改革,逐步减少对固定上网电价的依赖,通过绿电交易、竞价机制等实现电价由市场主导。

政策启示:强化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估规范,平衡政策引导与市场活力,为投资者提供长期信心。

企业行动:创新模式与透明承诺

企业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才能获得利益相关方的信任。通过重构价值链,企业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理念,推动产业升级并创造共享价值。例如:“风电+旅游”等创新模式已在中国多地成功实践,既保障了清洁电力供应,又带动了旅游收入和就业增长。

此外,可再生能源项目的透明度亦至关重要。可再生能源企业应采纳国际认可的可持续发展框架披露相应信息,并积极参与全球一致的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

关键举措:采纳国际标准(如ISSB框架),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

社区参与: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

社区参与是社区信任是项目落地的根基,也是建立长期信任的基础。让当地居民参与项目规划和实施可以降低风险并提高效率。企业可以通过社区发展基金、技能培训和就业创造来分享利益。

在中国,这类工作已在进行。例如,河北平泉县长期以来以食用菌种植业闻名。平泉县通过将光伏发电设施与农业生产相结合,通过在太阳能电池板下方建设食用菌种植设施,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该模式建设了30兆瓦的农业光伏发电项目,为70户贫困家庭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机会,并为200多人创造了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中国太阳能企业隆基绿能自2022年起在马来西亚建设雪兰莪州双文丹组件工厂。为解决项目建设可能对当地社区产生的负面影响,隆基绿能建立了全面的社区影响管理方案。该方案着重于严格控制施工车辆的移动、保护路面以及确保社区健康和环境保护。隆基绿能已创造了约900个本地就业机会,预计这一数字在未来几年将增至2000个。

经验总结:早期参与规划、透明沟通、收益共享是化解“邻避效应”的核心。

国际协作:标准共建与全球互认

国际组织在构建全球信任体系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建立统一的技术、产品和认证标准对可再生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例如,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披露提供了统一标准,增强了全球投资者的信任。

中国也已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纳入了乡村振兴和创新驱动发展等议题。这些准则为利益相关方沟通搭建了桥梁。未来,进一步采用并加强全球标准和合作,将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增长。

未来方向:推动技术标准互认(如储能认证)、绿证与碳市场衔接,降低跨境交易成本。

为何信任对可再生能源的未来至关重要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可再生能源行业正在进入新阶段。中国实践表明,可再生能源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社会治理能力的升级。规模优势需转化为协作效能,通过多方参与化解矛盾;市场化需与责任化并行,避免短期逐利损害长期信任;本土经验需与全球标准共振,以开放姿态提升国际话语权。

为此,世界经济论坛能源与材料中心已启动“负责任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联盟”,制定了《负责任部署原则》,并与中国利益相关方建立了工作组,该工作组提出了负责任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三大优先事项:“净零、可信任和循环”,旨在帮助构建中国的负责任可再生能源建设与发展,并从中为更广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

本文作者:

张逊, 埃森哲战略与咨询董事总经理

李青, 世界经济论坛气候行动能源行业大中华区负责人

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Renewable Energy

分享: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能源的未来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站点地图

© 2025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