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实现水资源韧性的5条途径

为什么安全可靠的水资源对全球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至关重要?
本文原载于第一财经
全球范围内,能够维持生态系统、滋养社区、推动商业和经济增长的水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随着各行各业、政府和社会所面临的水资源带来的影响日益严重,我们对系统性、协作性行动和建设具有韧性的系统的需求从未如此迫切。
水资源面临的多方面挑战
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不仅在于水“太少”,还在于极端天气和洪水造成的水“太多”,以及不安全饮用或使用的“污染太严重”。
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工业需求的影响,已将水系统推向崩溃的边缘,威胁到数十亿人的清洁水供应。
这些与水有关的风险不仅是环境风险,而且具有深远的经济影响。
水是全球60%以上的GDP不可或缺的贡献者,支撑着包括农业、制造业乃至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内的各行各业,这些行业依赖数据中心等设施进行冷却和运营,均离不开水的支持。可以说,每一个企业都依赖水资源。
例如,由于水资源紧张引发的法律问题,特斯拉位于德国的工厂扩建项目在2022年被迫延迟,不得不重新设计基础设施,以向当地政府保证未来在工业与居民用水方面的可持续性。
在澳大利亚,洪水已成为保险赔付最高的自然灾害,保险公司因此呼吁政府设立300亿澳元的防灾基金,以在保险负担日益加重的背景下保护企业和社区的安全。
需要提高水资源的韧性
构建水资源系统的韧性,意味着我们要具备有效且公平地预测、减少、适应和从中断中恢复的能力。
在水资源系统方面,韧性的构建依赖于创新和跨部门合作,以调动长期的公共与私营资源投入。有了正确的政策框架和融资机制,我们就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冲击。
多方协作曾成功应对全球性问题,例如在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中,政府、民间社会和企业团结起来保护臭氧层。
如今,我们真正有机会扩大已有的淡水保护成效。世界经济论坛这一全球挑战的对话平台,已识别出多个由其合作伙伴主导的有前景的解决方案。
其中包括:巴西的环境服务市场、印度的河流清理计划、越南的可持续水稻种植实践以及美国的节水试点项目。这些方案各具特色,但若要实现更大影响力,都需扩大规模,并推动私营部门的积极参与。
实现水资源韧性的5条途径
在与60多个世界经济论坛的商业伙伴进行讨论并审查了100多份报告后,论坛的水资源未来社区发现,水资源韧性不仅对公用事业至关重要,而且还会对采矿业、房地产、农业和制造业等行业产生长期影响。
论坛的政府和商界以及其他公共和私营部门参与者可以通过以下五种途径联合应对威胁水资源系统、经济与社区的复杂且互相关联的风险。
1. 整体水资源评估
水的价值不仅限于其市场价格,还应包括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
采取更全面的评估方式有助于优化决策,如鼓励水资源循环利用、保护淡水生态系统等实践。私营部门可在数据收集、企业层面水价值量化和风险评估中发挥关键作用,从而引导科学决策。
当水被视为宝贵资源而非免费商品时,就能激发出推动资源循环和优化用水的创新,保障长远的水资源安全。
2. 适配目标的融资
传统融资方式难以满足水资源韧性项目长期投资的需求。
应构建适配目标的融资机制,利用多元化资金来源,保障项目从启动到完成的全周期资金支持。
通过行业与政府合作,我们能够将定制的金融解决方案与具体水资源韧性需求相对接,从而有效撬动资本,修复基础设施并保护淡水生态系统。
3. 持续的竞争前流域级伙伴关系
水资源挑战在当地盆地或流域层面最为严重,因为地下水会流入共同的水体。要解决这些问题,建立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合作至关重要。
合作模式与伙伴关系可以推动最佳实践的扩展,实现对地下水和淡水资源更公平、更具适应性的保护。无论处于水资源价值链的哪个环节,每个利益相关方都肩负着责任。
通过在流域层级推动数据、工具和战略的协调应用,利益相关者可成为资源采集地、居住地、运营地的“水守护者”。
4. 适应性水治理方法
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现实,我们必须灵活、迅速地应对从地方到国家的水资源治理。
治理体系还需认识到水循环并不遵循行政边界,而各社区、地区和国家在水资源使用上相互依赖。
有关水资源的法规和法律应涉及所有利益相关者,保持透明度,并整合全面的水数据和风险管理工具,以帮助提供选择依据,促进问责制,并通过跨部门共享数据来鼓励合作。
5. 合作的政策创新关系
一个良性的水资源管理生态系统,需要政策制定者与创新者之间密切配合。
政府应制定与新兴技术相契合的战略政策,以支持诸如雨水收集、污染物去除等创新水技术的大规模推广。
这一路径可催生政府与创新者之间更高效的协作机制,使政策不再成为水资源创新的障碍,而是推动安全、可负担、公平解决方案的重要推力。
共同走上水资源恢复之路
解决全球水危机的紧迫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到2050年,预计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将生活在缺水地区,从而导致资源竞争、新开发项目受限以及移民增多。
依赖水资源的能源转型努力将会减弱,到205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高收入国家下降8%,低收入国家下降高达15%)。
目前的趋势已令人担忧。若不转向循环或无水冷却的数据中心,到2027年,全球AI算力的耗水量将是丹麦年总用水量的4至6倍。
为纪念世界水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多利益相关方社区在格兰富、全球水经济委员会、艺康、赛莱默和苏黎世保险等全球领袖的带领下,将选定一系列项目,推动其规模化与加速落地。
面对水相关风险对经济、社区与生态系统的冲击,我们必须即刻采取行动。通过践行上述五条路径,我们可以确保人人用水可及,促进经济稳定,并助力环境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韧性不仅是一个目标,更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关键投资。唯有果敢而协同的行动,才能真正实现“滴水皆有其值”的世界,保障子孙后代拥有充足水资源,得以健康繁荣地生活。
本文作者:
梁锦慧,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
本文原载于第一财经,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编辑:王灿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可持续发展目标6: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
分享: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