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是实现净零排放的关键,AI能如何优化电力基础设施?

技术辅助电气化将改变全球能源消耗的格局。 Image: Getty Images/iStockphoto
- 电气化可以满足一半以上的温室气体减排需求。
- AI有助于优化电力基础设施,但我们必须掌握其能源足迹。
- 善用AI意味着不能忽视成功部署AI所需的人为因素。
能源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脱碳的紧迫需求以及对能源效率的不懈追求已经推动全球开展行动,向更可持续的未来迈进。在施耐德电气,我们以赋能人们负责任地使用能源和资源为目标,并致力于成为提高可持续性和效率的可信赖的伙伴。我们相信,解锁未来的关键在于利用电气化、数字化和自动化的力量。但是,真正推动变革并为所有人创造更加光明的未来的因素是人类智慧。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能够大幅减少温室气体(GHG)排放,实现电气化,世界将会如何?如果人工智能(AI)可以优化能源的使用,成为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盟友,世界将会如何?如果为AI和日益数字化的生活提供支持的数据中心可以不产生大量碳足迹,同时维持运转并扩大规模,世界又将如何?这些不是假设,而是亟待解答的问题。时间已经不多了,我们不能赌上地球的未来。
利用AI实现全球电气化
电力是用途最多、最高效的能源形式,也是我们愿景的核心。通过在各个行业、领域和社区实现电气化,我们可以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到2050年,电气化将贡献高达60%实现净零排放所需的总减排量。
物联网和AI等数字技术正在彻底改变能源行业,就像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一样。这些技术提供了优化能源消耗、改造电网以及完美整合可再生能源的工具。AI可以筛查海量数据,发现我们难以察觉的模式,从而推动更明智的决策,并促进可持续的商业实践。
通过收集和分析整条价值链的信息,能源公司可以充分利用数据的力量。AI革命为增长和创新带来了巨大机遇,预计到2030年,全球经济将增长14%。这一增长得益于AI提高劳动生产力和改进产品的作用。此外,到2032年,AI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3万亿美元。
AI数据中心的挑战
但在AI革命的核心存在一个悖论:我们依赖特定技术来制定数据解决方案,而技术对高能耗数据中心有空前大的需求。我们面临可持续地扩大运行规模的挑战。传统的数据中心无法应对当前高强度的AI工作负载。AI工作负载可能大幅增加电力需求,对冷却系统造成巨大压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直接芯片冷却、浸没式冷却等先进的冷却技术正在兴起。
冷却技术只是更大挑战的一部分。当前,数据中心约占全球电力消耗的1.5-2%。如果不采用节能做法,到2030年,这一数字可能翻一番还多。为了减轻加速建设数据中心造成的巨大环境影响,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让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脱钩。为此,我们可以采用多管齐下的方法:必须优化能源用途,利用可再生能源,并优先设计节能设施。此外,我们还可以改造现有的数据中心,并将其战略性地布局在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区,这也能带来显著影响。
展望未来,随着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出现,设计可规模化和模块化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将变得至关重要。通过优先考虑能源效率、先进冷却技术和战略规划,我们能确保数据中心在推动创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影响。
人为因素促进创新
不过,让我们暂退一步想想。尽管技术是一种强大的工具,但真正有效利用技术并推动创新和进步的其实是人类智慧。当技术与人类专业知识相结合时,AI的真正价值才得以体现。成功的AI不仅需要数据科学,还必须面向业务,并担负责任。
专业领域知识对于AI的成功应用至关重要。这些知识在选择功能和模型、训练并完善AI模型、确保创建符合伦理且公平的算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确保AI解决方案的可解释性和安全实施的关键。
随着AI和自动化的进步,我们面对不可忽视的伦理问题。我们必须确保AI的负责任使用,始终关注人类福祉。通过在AI和自动化的实施过程中遵循最高的道德标准,我们可以利用技术的力量,为更可持续的未来做出贡献。请记住,AI的未来取决于人类如何利用其解决现实问题并改善生活。
那么,保护地球并确保可持续未来的最佳方法是什么?答案是拥抱循环经济。我们必须拥抱一个资源可重复利用和再生的系统。循环经济对地球和经济都有好处。全球45%的排放与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有关,而当前的资源消耗速度不可持续。向循环经济转型之所以高效,是因为这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材料和其中能源的使用周期。
循环经济要求所有人都能获得可靠的能源。施耐德电气的获取能源计划已经改善了超过4600万人的生活。通过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我们目标到2030年惠及1亿人。我们的创新解决方案依托最新技术,使企业能够优化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并提高运营效率。我们可以将技术与人类专业知识相结合,以充分释放数字化转型的潜力,加速向可持续未来迈进。
为了在未来实现净零排放,我们必须同时关注能源的供给端和需求端。我们可以实现经济电气化和优化能源消耗,从而显著减少全球的碳排放。这意味着转用可再生能源、推动交通和工业电气化,并采用节能做法。通过拥抱创新、电气化和循环经济,同时投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共同减缓气候变化,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本文作者:
Olivier Blum,施耐德电气首席执行官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狄陈静
编辑:王灿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分享: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