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

包括中国在内的一百多个经济体应该如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据估计,全球约有75%的人口生活在中等收入国家。 Image: Unsplash

Spencer Feingold
Digital Editor, World Economic Forum
  •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中等收入经济体长期无法步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的情况。
  • 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有108个国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英德米特·吉尔(Indermit Gill)向世界经济论坛透露,“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仍然拘泥于上个世纪的经济发展方法。”

2007 年,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当时,这个词主要用来形容拉丁美洲和中东国家,虽然它们的经济在增长,贫困率在下降,但却始终无法成为高收入国家。

如今,根据世界银行的《2024年世界发展报告》,“中等收入陷阱”仍然困扰着全球100多个国家。但究竟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更重要的是,国家如何才能克服它,或者完全避免这种陷阱?

经济效率衡量标准

2023年底,世界银行将中等收入国家定义为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在1136美元到13845美元之间的经济体。在这一分组中,各国又可分为中低收入国家(GNI为1136美元至4465美元之间)和中高收入国家(GNI为4466美元至13845美元)。

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目前全球约有75%的人口生活在中等收入国家,其中约有66%的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报告还指出,中等收入国家创造了全球40%的经济产出。

世界经济论坛通过Flourish制作

世界银行称,目前有108个国家(包括中国、巴西、土耳其和印度等主要经济体)陷入了 “中等收入陷阱”。

世界银行的报告将“中等收入陷阱”描述为中等收入国家在经济增长、工资竞争和创新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这些国家往往依赖于“以表明经济效率措施为基础的政策”。报告还指出,这种情况使中等收入国家“特别容易过早地减缓发展速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另一份报告中指出,近几十年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发现自己 “被夹在富裕国家日新月异的先进技术和低薪贫困国家成熟产品的竞争之间”。

世界银行认为,中等收入国家的增长前景取决于它们铜鼓创新提高生产的能力,而这对许多经济体来说是难以大规模实现的。报告还表示,如果目前的经济增长率保持不变,许多中等收入国家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高收入地位。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英德米特·吉尔告诉论坛:“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仍然在沿用上世纪的经济发展方法,把政策重点放在吸引投资上。这相当于开车一直挂一档,要花很久才能到达目的地。”

逃离陷阱

最近几十年,只有几十个国家从中等收入国家发展为高收入国家,包括沙特阿拉伯、拉脱维亚、保加利亚和韩国等。

世界银行在报告中概述了一种三管齐下的方法,帮助各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方法被称为“3i战略”,涉及与投资、技术资源注入和创新相关的经济政策的战略性调整。

首先,低收入国家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增加对经济的投资上。例如,2001年,哥伦比亚通过各种改革,包括限制政府开支、实行浮动汇率和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增加了国内投资。

一旦国家进入中等偏下收入水平行列,就应调整政策,促进投资与技术注入相结合。特别是,注入应侧重于扩大先进技术的应用。

在达到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后,各国应通过创新来补充投资和注入。报告指出,增加创新需要 “重新调整企业、工作和能源使用结构,更加强调经济自由、社会流动性和政治可竞争性。”

世界银行报告称赞韩国是有效实施3i战略的国家典范。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韩国推行了改革,鼓励私人投资,并实施了提高技术应用和生产效率的产业政策。随之而来的经济增长令人瞩目;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韩国的人均收入从1960年的1200美元增至2023年的33000美元。

吉尔补充道,为了取得高收入地位,中等收入国家的政府“必须制定竞争政策,建立健康的平衡”,平衡好从大型企业到初创企业的各种公司的发展。

吉尔说:“当决策者不再过分关注公司规模,而是更多地关注公司为经济带来的价值,当他们鼓励所有公民向上流动,而不是固守减少收入不平等的零和政策时,收益将实现最大化。”

更加沉重的负担

专家指出,实现中低收入国家的可持续经济发展并非易事,尤其是在经济不确定性持续造成全球经济负担的情况下。

吉尔说:“现在的中等收入国家面临着比以往同类国家更加沉重的负担:人口老龄化、地缘政治和贸易摩擦,以及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加快增长的需求。”

尽管如此,世界银行在《2024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提出了促进经济增长的新策略,旨在让“‘中等收入陷阱’这一说法彻底过时”。

本文作者:

Spencer Feingold,世界经济论坛数字编辑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孙芊

编辑:王灿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分享: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Blueprint for Intelligent Economies – AI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Regional Collaboration

Global Economic Futures: Productivity in 2030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站点地图

© 2025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