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

为什么流行的个人理财建议和经济学理论不一样

为什么个人理财建议和经济学理论之间的差距这么大? Image: Unsplash/micheile dot com

Sarah Todd
Senior Reporter, Quartz
  • 一项新研究揭示了流行的个人理财建议和经济学理论之间的差异;
  • 两者从存款习惯到信用卡债务等各项经济活动上都存在差异;
  • 另外,该研究认为心理学因素能够解释这些差异。

个人理财专家往往都会认同这些基本理财原则:少用信用卡;存一份应急基金;年轻时就开始准备退休金;还有,永远不要低估复利的重要性。然而,一份新的工作论文发现,流行的个人理财书籍和经济学理论之间有许多令人惊讶的脱节点。

该论文的作者是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James J. Choi。文章首先梳理了2019年Goodreads上最受欢迎的50本个人理财书籍,包括Robert Kiyosaki的《富爸爸,穷爸爸》、Jesse Mecham的《你需要做预算》(You Need a Budget)和Ramit Sethi的《我来教你致富》(I Will Teach You to be Rich)以及Suze Orman和Dave Ramsey等理财大师的多本著作。接着,作者将个人理财书籍中最常见的知识点与主流经济理论的假设和原则进行了比较。

该论文由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发布,尚未经过同行评审。

作者发现,个人理财专家在储蓄、管理投资组合、偿还债务买房等问题的建议上均与经济学家有偏差。但是,尽管这些专家的建议在某些事情上可能并不对,作者认为他们的建议相比严肃的经济理论有两个优势:一是容易被普通人理解,二是在金钱问题上考虑到了人性的弱点(比如坚持执行预算的困难)。

个人理财的心理学

下表根据Choi的论文对个人理财建议和经济学专业建议的不同之处进行了简单总结。在五个不同理财事务上,两者能完全达成一致的领域只有主动型基金,两者均认为要想战胜市场是很难的,不如只选择指数基金

流行个人理财建议对比经济学专业建议 Image: Quartz

为什么个人理财建议和经济学理论之间的差距这么大?作者认为,前者倾向于考虑心理学因素,而后者则是将所有事情放到一个纯粹的理性世界中去思考。

例如,许多个人理财专家认为人们即使年纪轻轻一贫如洗也不要忘记定期将一部分收入存起来。这样随着收入的增长,存款很容易就能涨得越来越快。相比之下,经济学家一般认为,人们在刚开始工作时的储蓄可以很少(甚至欠下一些债务),然后随着收入变多再大幅提升存款量。

同样地,作者发现,有九本个人理财书籍都提倡Dave Ramsey所说的信用卡还债的“滚雪球法”,即不管手上各种信用卡的利率如何,优先偿还欠款最少的账单。这与经济学家一条非常实用的假设相悖,即最好优先摆脱利率最高的债务。但作者也指出,Ramsey等人认为滚雪球的方法能够帮助人们保持还清债务的动力,人们能从阶段性进展中获得激励,也更有可能保持在还清债务的正规上。

理财书告诉我们的那些事

文中还从个人理财书籍的这些建议中提取了非常有趣的信息。例如,在25本包含应急基金建议的书中,大多数专家建议往应急基金中储存至少三个月的生活费。

个人理财书籍认同的最佳理财方式 Image: Quartz

作者指出,经济学家对储蓄的看法往往与个人理财专家有很大不同,他们一般会考虑机会成本等因素。例如,过于强健的储蓄规划也许会反过来减少将钱用于投资股市的可能,或者在需要花数千美元修车时让人忘记直接购买新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项。从大的方面看,学者也注意到,由于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在各种商品和服务上的消费多寡,过度储蓄也会损害经济发展。

个人理财专家则不会担心这类连锁反应,因为他们只关心个人理财,无需在意别的因素。

本文作者:

Sarah Todd,Quartz 资深记者

本文与Quartz合作发布。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江颂贤

编辑:王思雨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经济增长及社会包容

相关话题:
经济增长工作与未来
分享: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经济增长及社会包容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Blueprint for Intelligent Economies – AI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Regional Collaboration

Global Economic Futures: Productivity in 2030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站点地图

© 2025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