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行动

如何抵御室内高温?被动式降温手段或成关键

即使家里有空调,我们也能采用被动式降温手段节能省电。 Image: Unsplash/Matt Brown

  • 最新研究表明,使用被动式降温手段可有效降低80%的空调负荷;
  • 被动式降温策略指的是遮阳、自然通风和空气循环风扇三者的组合;
  • 即使室外气温高达三位数,这些策略也能保证安全适宜的室温;
  • 被动式降温策略可减少人们在高温热浪时期对空调的依赖,从而降低城市断电风险、保护环境。

研究人员称,使用被动式降温手段可以有效降低80%的空调负荷。

在此项研究中,研究者们利用2021年美国严重热浪天气的相关数据进行了一项模拟实验。结果发现,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仅凭遮阳和自然通风也能使公寓的室温连续三天维持安全水平。

以上发现能够指导城市完善相应的建筑法规,从而使居民免受极端室温的危害。比如,规定公寓必须具备可开启式窗户,并能安全地进行通宵通风;此外,还应具备可用的遮阳篷,保证必要的阴蔽。

俄勒冈大学的Alexandra Rempel教授是一名建筑科学家,也是这项研究的领头人。她说:“太平洋西北部地区的夜间天气十分凉爽,最适合进行被动式降温,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个条件。”

以上研究结果发表于《应用能源》期刊。

被动式降温策略或成抵御极端室内高温的关键

2021年6月,一场极端的高温热浪袭击了美国的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波特兰和尤金两地的气温分别高达华氏116度和111度,打破当地气象记录。持续的高温天气十分致命,且对城市密集区的公寓居民来说尤为危险。

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如何设计房屋来抵御酷暑成了一个日益紧迫的问题。

此项研究中,太平洋西北部地区的建筑群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该地区的建筑设计具有保温的特点,此外,由于当地夏季天气通常较为温和,许多家庭没有安装空调,有的也只是小型的窗式空调。

Rempel表示,虽然关百叶窗遮阳、开窗通风等策略是都是久经考验的有效降温手段,但当室外高温高达三位数的情况下,仅靠这些传统方法能否有效降温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于是,研究者们假设了一所西向的两居室公寓,并借助2021年热浪期间尤金、波特兰和西雅图等城市的天气数据,用计算机程序模拟出了该公寓在不同降温策略下的室温水平。

该研究的合著者、俄勒冈大学本科生Jackson Danis解读道:“如果没有任何遮光或通风,该公寓的室温很快就会达到危险水平。”

与之相反,即使稍微开一点窗也能减少一天中公寓过热的时长。可见,即便面对三位数的室外高温,策略性地结合使用被动式降温手段可以大大地改善公寓的宜居度。

研究人员还发现,在夜间和清晨,也就是室外空气最凉爽的时候,开窗通风的降温效果最好。

在下午晚些时候、阳光直射窗户时,使用百叶窗或遮阳帘的降温效果最好。

其中,加厚的室外遮阳帘效果最为理想,但更普遍的标准室内下拉式遮阳帘或百叶窗也足够有效,尤其是那种固定侧边的设计。

为进一步加大降温作用,还可以在窗户上安装一个风扇帮助空气对流。

这个建议看似简单,但该研究的合著者、应用数学家Alan Rempel表示:“风扇能够实现的降温效果提升令人十分吃惊。”

对于家里没有空调的人来说,被动式降温策略可谓他们的生命线。但据此研究的另一负责人、西雅图Mithun公司的建筑科学家Michael Fowler称,即使家里有空调,人们也可以使用这些方法来减少夏日的电费支出。

减少空调的使用可以缓解城市电网的压力,从而降低高温热浪时期断电的风险。此外,Alexandra Rempel指出这对环境也有好处。

她解释说:“这样一来,仅靠可再生能源就能满足人们对空调的使用需求。”

本文作者:

俄勒冈大学,与 Futurity合作发表。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江颂贤

编辑:王思雨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气候变化

相关话题:
气候行动健康与医疗系统
分享: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气候变化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更多关于 气候行动
查看全部

Accelerating Impact Investments for Climate and Nature in Asia

Global Aviation Sustainability Outlook 2025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站点地图

© 2025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