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和货币体系

全球利率上升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Victoria Masterson
Senior Writer, Forum Agenda
  • 包括英国、美国、新西兰和巴西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提高利率以应对不断加剧的通货膨胀;
  •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2022年6月的加息是自1994年以来最高的一次;
  • 如果抵押贷款和汽车贷款等产品的利率发生变化,借款人和储蓄者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利率正在全球范围内上升,这意味着我们的消费和储蓄方式将发生变化。

6月15日,英格兰银行,即英国的中央银行,在六个月内连续第五次提高利率,达到1.25%,是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与此同时,美国的中央银行,即美联储,在同一天将利率提高了四分之三个百分点,达到了1.5%至1.75%,这是自199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本次加息是自3月以来的第三次。

紧随英美的是巴西、沙特阿拉伯、瑞士等其他国家——2022年迄今为止,至少有45个国家提高了利率,正如《纽约时报》的全球利率上升图所示。

什么是利率?

利息是借贷需要付出的成本,通常以年利率的形式给出。它是中央银行用来缓解价格上涨也即通货膨胀的主要手段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从新冠肺炎疫情中复苏,需求增多、供应短缺,再加上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通货膨胀达到了新高点。因此,管理国家货币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家们正在采取行动。

我们的财政受到影响的主要方面如下。

利率和房屋贷款

如果你在英国贷款买房,你每月的还款额可能会上升。数额将取决于你的贷款规模和类型。

据BBC估计,对于那些跟踪式抵押贷款的人来说,英国最新的利率上升意味着房主每月需多支付25英镑

但是,如果你的住房贷款是固定利率,你的还款额可能不会发生变化。根据英国金融(UK Finance)的数据,英国74%的住房贷款是固定利率。

英国金融表示,绝大多数借款人的每月还款额不会立即增加。

固定利率抵押贷款保护借款人免受利率上升的影响。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不断增长的家庭债务也是问题。 Image: 英国金融

利率和信用卡及其他贷款

如果你有其他贷款,如信用卡、个人贷款或汽车贷款,这些贷款的利率也可能上升。通货膨胀的加剧助长了生活成本危机,全球的政策制定者都在担心家庭债务的上升,以及消费者偿还债务的能力。

例如,根据美国12家联邦储备银行之一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发表的家庭债务和信贷季度报告,美国的家庭债务现在高达15万亿美元,抵押贷款和汽车贷款在2022年第一季度分别增加了2500亿美元和110亿美元。

中央银行家们希望通过提高利率抑制失控的消费支出,缓解不断加剧的通货膨胀。

利率和储蓄

从理论上讲,更高的利率意味着人们会从自己的储蓄中获得更高的回报,所以高利率会鼓励他们储蓄而不是消费。

例如,在新西兰,国有银行Kiwibank在2021年10月宣布,储蓄者将受益于更高的回报,它们来自一系列储蓄和定期存款利率——储蓄金在约定的时长内被锁定。这是新西兰七年来首次提高利率。

但有时,储蓄率提高可能会很慢——如果有的话。

2022年6月,Moneyfacts的Rachel Springall告诉《i报》,“利率上升的高回报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传递给储蓄者自身,但自2021年12月以来,许多人只得到了0.25%,甚至更少。”

本文作者:

Victoria Masterson,高级撰稿人,Formative Content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程杨

编辑:王思雨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税收

分享: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税收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A hand holding a looking glass by a lake
众源式创新
现在加入 ,用我们的数字众源平台来实现大规模的影响力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全球议程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您可以随时点击我们电子邮件中的链接取消订阅。 了解更多详情,请查看我们的 隐私政策.

Bridging the Divide: Private Markets and New Drivers of Value Creation

老龄化社会:长寿经济如何助力实现多代可持续发展?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站点地图

© 2024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