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方法,让大学为未来的教育保驾护航
新冠疫情危机引发了大学的创新热潮。现在,他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些变化,开拓新的领域。 Image: 帝国理工学院
- 新冠疫情危机加速了大学即将发生的变化,加强了研究并将教学转移到了网络空间;
- 现在他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些变化,开拓新领域;
- 拥抱技术使大学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人,但个性化和人际互动也很重要。
大学通过加速即将发生的变化来应对疫情危机。现在,展望未来,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些变化,开拓新的领域。当世界大部分地区进入封锁状态,大学加强了研究并将教学转移到了网络空间。这场危机激发了各种发明,并带来了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创新的新思想和技术的进步。随着我们对校园学习进行现代化改造,许多变化将继续伴随着我们。
以下是我认为大学必须做的四件事,以保持与时俱进,并提供未来世纪所需的教育:
1. 拥抱科技
在过去的两年里,数字化转型的速度令人惊叹,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创意十足的方法,利用技术在充满挑战的时期继续提供教育。正如《金融时报》最近报道的那样,混合学习“改变了可能的艺术”,学生的期待也在提升。
例如,当新冠肺炎来袭时,医学生被禁止进入病房。如果不参加医院查房,医学生如何学习?Microsoft HoloLens是一种可以流式传输实时视频的全息设备,这项新技术可以使医学生能够与临床医生和患者“同在”。混合现实技术还提供数字信息,例如患者所使用的药物图表和治疗信息或X光照片,对临床实时直播提供补充,这些信息可以作为全息图叠加于其中。
以前,只有一定数量的学生能参与查房,并且他们学习到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可入住病房的病例的性质。使用耳机,教师现在可以向世界各地的数百名学生提供真实世界的课程。
在疫情高峰期,世界各地的边界封锁,学生如何进行实地考察?在帝国理工学院,我们进行了许多虚拟的实地考察,将我们的学生带到了疫情期间无法到达的地方。事实上,这些是在疫情之前在火星表面开展的地质课程开创的。
在比利牛斯山的一次虚拟考察中,学生们辨读高分辨率照片、谷歌地球和无人机扫描的地质构造虚拟模型。以这种方式进行实地考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优势,例如详细的全景照片使学生能够观察到比他们在实地所能看到的更多的细节。我们现在对这些虚拟和数字方法如何增强学生与物理环境的体验互动方式有了更好的理解。
2. 优化人际互动
“翻转课堂”将继续存在。传统的录制讲座是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材料中的一个资源。虽然它们对学生按照自己的时间和进度进行复习很有用,但它们不会完全取代面对面的交流时间。学生和老师在一起的时间很宝贵,可以专注于探究问题、确认需要进一步厘清的盲区,以及进行有意义的讨论和对话。
学生继续通过实践经验学习,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这一点也很重要。新冠肺炎疫情社交限制的最大挑战之一是为学生找到一种无需到校即可开展实际工作的方法。帝国理工学院的一群创新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开发了用于家庭学习的“盒子实验室”,且配送到学生的门前。这些实验仪器试图让学生拥有相当于真实实验室的体验,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灵活性和可访问性,这在短短几年前是难以想象的。在指导下自行构建干涉仪是一种具有挑战性且有益的学习体验。
随着我们将更多的学习和实践交到学生手中,他们将充满热情和兴奋感。
3. 定制内容
在线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了解个人学习并为其量身定制教育方式。我们已经在Duolingo等语言应用程序中看到了这一点,这些应用程序使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来预测哪些词汇用户需要花更多时间练习,从而相应地调整他们的课程。这可以应用于其他学习领域,并且可以调整内容以更快地与学习者一起发展。
将在线讲座与调查或问卷等互动元素结合起来,再加上知情的、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支持,可以加速学习。随着数据显示出学生认为最具挑战性的内容,讲师、导师和教学算法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这些关键领域,以改善学习成果。
4. 扩大触及面
疫情危机揭示了能够通过技术接触更多受众的好处。2020年初,就在首次观察到新型冠状病毒几周后,Jameel研究所的一组主要公共卫生专家和流行病学家推出了在线新冠肺炎课程。该课程在世界各地招收了140,000多人,帮助他们学习如何更深入地了解新冠肺炎病毒及其传播。
作为世界上最国际化的大学之一,在2020年的严格封锁期间,我们需要让处于多个不同时区的学生参与远程学习。因此,我们试行了一个24小时的虚拟课堂,旨在缓解一些学生由于时区、家庭环境或网络接入水平无法在特定时间参与学习的困难。我们必须继续这样做,并利用技术来扩大我们的影响力。
世界人口正在发生变化,20年后,我们的学生将来自与现在不同的地方。我们预计印度和非洲等地的学生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将会增加,现在接触这些学生变得更加容易,并使进一步的学习更加公平。
结合我们对技术的使用、优化人际互动和个性化教学,我们能够在未来的变化中保持与时俱进、为人所需。
本文作者:
Alice Gast,校长,帝国理工学院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张一凡
校对:王思雨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教育
分享: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