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

中国公益慈善行业如何助力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描绘了一个更加普惠的中国经济社会体系愿景。 Image: 共同富裕描绘了一个更加普惠的中国经济社会体系愿景。(图片来源:UNSPLASH/Nuno Alberto)

Jiawei Ye
Vice President, Community & Portfolio Engagement, Public Investment Fund
Gao Hao
Director, Global Family Business Research Center; Associate Director, Research Center for Green Finance, PBC School of Finance, Tsinghua University
  • 在全球不平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推进的共同富裕展示了旨在建立更加普惠公平的经济社会体系发展愿景;
  • 伴随过去十年国民收入和财富的高速增长,中国已为释放公益慈善力量、增进社会持续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虽然公益慈善事业前景广阔,但仅凭公益慈善机构自身,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仍然有限;
  • 政府、企业和慈善机构应因应历史发展机遇,采用公私合作的方式共同助力共同富裕。

今年来,中国进一步展示了对共同富裕的承诺和践行。数家科技巨头(如腾讯和阿里巴巴)分别承诺向可持续社会创新领域各投入1000亿元人民币(155亿美元)。各类企业及慈善组织等众多主体的加入产生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动员。在世界各国收入及财富差距日益扩大的关键时刻,中国彰显了迈向更加普惠公平的经济社会发展愿景之决心。

何为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并不是一个新概念,而是深刻于中国文明发展史之中。习近平主席在《求是》杂志发表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文中,将共同富裕刻画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这设定了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人都不应落下。

为了正确处理资源配置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共同富裕旨在三个层面建立起基础性制度安排并推动政策完善,以实现更加公平的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第一层为主要基于效率原则的市场机制(“初次分配”);第二层为主要基于公平原则的税收和转移支付等机制(“再分配”);第三层为主要基于道德原则的公益慈善机制(“第三次分配”)。

在世界范围内来看,中国扶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减少了近8亿的贫困人口数量。在2020年完全消除绝对贫困的前提下,中国主要的社会发展焦点正从绝对维度转向相对维度以进一步提升民生福祉。

过去20年全球不平等问题逐步加剧。 Image: 2021年瑞士信贷全球财富报告(Credit Suisse Global Wealth Report 2021)

最大化社会整体(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长期价值

中国正是在全球不平等加剧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明确提出推进共同富裕的愿景。全球仍在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世界各国加速演化的社会断裂问题。第四次工业革命和科技重大创新在极大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通过改变既有工作和技能的性质给就业和分配带来了深刻影响。重新平衡社会体系和解决不平等问题迫在眉睫。

正如世界各国发生的情况,日渐觉醒的民众正在刺激并推动着社会各阶层朝着创造所有利益相关者价值(而不是特定利益群体)的方向改变。中国正在通过自上而下的系统性应对方案解决这一世界普遍性挑战,并逐步完善制度和法律框架。

皮凯蒂在《21世纪的资本论》一书中提出:从现代经济发展史来看,世界各国的资本回报率超过经济增长率,从而造成不平等。同时,世界主要经济体持续的货币量化宽松所带来的超额流动性正在进一步加剧这种不平等。在目前阶段来看,尚无任何市场力量能够有效扭转这一日益扩大的财富差距和两极分化。

“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高度不平等的国家具有较低的社会流动性。 Image: Matthew O. Jackson

习近平主席指出,“反对资本无序扩张……促进各类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共同富裕倡导先富群体承担社会责任,而非一味追求自身绝对利润的最大化,从而确保为社会、人类和地球创造能够持续的长期价值,并提升所有人(而不是少数人)的福祉——这些理念在理论层面上十分接近于世界经济论坛长期以来倡导的利益相关者原则

中国政府最近采取的行动(如规范房地产和校外培训等行业、对平台公司员工实行更为有效的社会保障以及加强反垄断法和金融市场监管)已经彰显这一美好愿景——例如,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劳动力再培训以确保机会公平;加强市场监管及完善制度。

释放公益慈善力量,促进社会持续繁荣

虽然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主要在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尤其是初次分配),但作为第三次分配的公益慈善行业同样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过去十年间,中国国民整体收入和财富的大幅增长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中国民营经济大大推动了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过去10年间,100名慈善家的现金捐赠总额增长了200%。仅2021年当年,前39位慈善家就合计捐赠了约300亿元人民币(47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

过去十年内中国慈善事业的增长情况。 Image: 叶嘉伟和高皓

以下是部分标志性案例:

  • 中国最大汽车零部件企业之一万向集团董事长鲁伟鼎2018年将万向三农集团100%股权(包括2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权,估值约111.7亿元,合17.5亿美元)无偿授予鲁冠球三农扶志基金。一年后,他再次宣布将万向集团全部股权捐赠设立鲁冠球万向事业基金。
  • 中国最大房地产企业之一碧桂园董事长杨国强2018年向清华大学捐赠22亿元(3.4亿美元),以支持前沿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这是当年中国大学接受的最大单笔捐赠。

在中国,企业仍为公益慈善捐赠的主要来源,占据社会捐赠总额的80%(《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年度报告(2020)》显示为60%),而在美国,69%的慈善捐款来自于个人。共同富裕鼓励那些最有能力的先富群体更好地回馈社会。

  • 腾讯控股出资500亿元(77亿美元)成立了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SSV),并将可持续社会价值创造纳入自身的企业发展战略。随后追加出资500亿元(77亿美元)设立共同富裕专项基金,并在其发起的年度99公益日追加50亿元(7.8亿美元)用于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 福耀集团是亚洲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商之一,董事长曹德旺早在2011年就将其价值35.5亿元(5.6亿美元)的股份捐赠给河仁慈善基金会。2021年,他将新增出资100亿元(15.6亿美元)用于创办一所专注理工科技术、面向技术人才和促进技能发展的福耀科技大学。
  • 宁夏宝丰是一家专注于化工和可再生能源的多元化集团,自2011年以来将其年度利润的10%进行公益捐赠。董事长党彦宝与夫人边海燕通过宁夏燕宝慈善基金会2021年拟新增捐资60亿元(9.4亿美元),对全宁夏考上大学的学生全部进行资助,这是中国首个面向全省区大学生实施全覆盖资助的教育助学项目。

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我们必须承担起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坚持职企共赢,用心做企业,用爱做慈善。

党彦宝

然而,企业和超高净值人群并不是公益慈善领域的唯一参与者,共同富裕为更为广泛的全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动员提供了沃土。自2016年中国《慈善法》出台以来,慈善组织蓬勃发展,在积极塑造慈善事业格局和修订《慈善法》以应对新挑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后,在线公益慈善平台的发展促进了个人捐赠的蓬勃发展。2019年,在线募资占非营利组织捐款总额的20%。2021年,腾讯公益通过著名的99公益日,已动员6870万人,实现超35.7亿元(5.6亿美元)捐款,这意味着99公益日在设立7年间,参与人数增长330%,捐款金额增长200%。

多方合作的机遇

共同富裕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开启了光明篇章,但公益慈善事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目前,立法机构正在吸纳公益慈善和学界等各方面的专业意见,加快完善制度安排并进一步明确法律框架,加快改革促进公益慈善发展的税收激励等政策。

公益慈善是社会繁荣与创新的催化剂,为解决全球重大挑战带来了富于创造力的解决方案,但仅凭公益慈善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2019年,中国GDP达到99万亿元(15.5万亿美元),财政收入达到19万亿元(3万亿美元),但根据《2020年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年度报告》,2019年中国社会捐赠总额仅为0.133万亿元(0.02万亿美元)。换言之,公益慈善事业的直接经济资源收入仅占该年GDP的0.14%,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庞大体量相比,其实际影响力仍然较为有限。

面对各国财富不平等的现状及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一国政府、一家企业或一个组织难以仅凭一己之力包打天下,需要凝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共识努力和广泛协作。世界经济论坛将持续致力与政府、企业和慈善机构合作,促进公私合作,助力推动共同富裕。

本文作者:

叶嘉伟,世界经济论坛慈善基金会与募资负责人

高皓,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绿色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经济论坛专家网络成员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张一凡

校对:王思雨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经济增长及社会包容

分享: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经济增长及社会包容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人口结构变化使经济增长面临挑战,各国该如何有效提高生产力?

Jan-Willem Scheijgrond and Paul Donovan

2024年11月9日

首席经济学家展望:全球经济趋于稳定,但疲软态势依然存在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站点地图

© 2024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