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指出,美好的生活不必是快乐的,甚至不必是有意义的
重要的是,并非只有有趣的经历才能充实人们的心灵。 Image: Unsplash/Christopher Burns
- 新的研究表明,人们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过上美好的生活。
- 这种生活不强调幸福或目的性,而是一种“心灵上充实”的生活。
- 在心灵充实的生活中,“有趣的经历必不可少。
- 伴随着人们视角的深刻变化,新奇事物和/或难题在这些经历中迸发。”例如,出国留学是大学生们充实自己心灵的一种常用方式。
对你来说,美好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对一些人来说,这个短语可能会让他们联想到亲密的家庭、稳定的工作,以及位于橡树拱卫的街道尽头的维多利亚式房子。另一些人则可能专注于实现影响世界的目标,无论是通过当护士或教师,做志愿者,或倾注精力于环保主义。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第一种生活将被归类为“快乐主义型”——这种生活基于快乐、舒适、安稳和紧密的社会关系。第二种生活是“自我实现型”,主要关注一个人通过为更大的利益做出贡献而获得的目的感和成就感。一位古希腊哲学家在他的论文《尼各马可伦理学》(Nicomachean Ethics)中概述了这些观点,此后心理科学在讨论人们在地球上穷极一生可能追求的东西时,几乎一直坚持这些观点。
但是,发表在美国心理学会《心理学评论》(Psychological Review)上的一篇新论文表明,人们还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过上美好生活。这种生活不强调幸福或目的性,而是一种“心灵上充实”的生活。
一种有趣而多样的生活
什么是心灵充实的生活?根据该论文作者,弗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hige Oishi和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助理教授Erin Westgate的说法,在这种生活中,“有趣的经历必不可少。伴随着人们视角的深刻变化,新奇事物和/或难题在这些经历中迸发。”
例如,出国留学是大学生充实自己心灵的一种常用方式。当他们更多地了解一个新国家的习俗和历史时,他们往往会有动力去重新考虑他们自己文化的社会风俗。下决心走上一条艰难的崭新职业道路,或者让自己沉浸在前卫艺术中(该论文特别致敬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也可能会让人们感觉自己在生活中拥有一颗充实的心灵。
重要的是,并非只有有趣的经历才能充实人们的心灵。它甚至可以是一场苦难的经历。经历战争或自然灾害可能会让你很难感到自己的生活是特别快乐或有意义的,但这种经历仍然可以在某种意义上充实你的心灵。或者你可能会遇到一些不那么戏剧化但却很痛苦的事情:不孕不育、慢性病、失业。不管具体情形如何,你可能会经受痛苦,但你的经历会改变你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理解,这仍旧是有价值的。
Westgate说,将心灵充实引入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概念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使挑战和困难的存在具有一席之地。它不是一味要求'一切进展顺利和平稳'。精神紧绷和不愉快的经历也是有价值的。”
她说,相反,如果我们只接受狭隘的美好生活的模式,我们可能最终会陷入这样的推断,既非快乐主义型又非自我实现型的生活是糟糕的,这“具有极大的假定性,是对他人经历和价值观的轻视”。
什么样的人想要心灵的充实?
快乐主义型、自我实现型和心灵充实的生活并不相互排斥,彼此之间也没有优越性可言。Westgate指出:“美好的生活往往具有多面性,而非只有一面。”因此,你的生活可能既是快乐的,又具有目的性,还充满着能够改变人生的经历。你真是幸运!
但是人们也可能在多种类型的生活中优先考虑某一种类型的生活。例如,该研究分析了来自一些不同国籍的参与者的大五类人格特征。(大五类测试被认为是最科学的人格评估方法,评估受试者在五个人格特征谱系中的相应位置:严谨性、开放性、神经质、外向性和宜人性)
根据这项研究,在“开放性”方面排名靠前的人更有可能过上心灵充实的生活。Oishi和Westgate说,开放性的特点通常是“生动幻想、艺术敏感、感情深度、行为灵活性、求知欲和反传统态度”。
因此,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相信,一个通常具有艺术性和非传统的人可能会被充满变动的生活所吸引。正如作者所指出的,“无论是幸福的生活还是有意义的生活都没有涵盖人类在生活中的全部动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幸福和有意义的生活都有可能是单调和重复的。”
心灵充实是WEIRED社会的专属现象吗?
同时,该研究解释说,“幸福的生活与人格的外向性关系最密切,其次是严谨性,以及少神经质”,而对追求有意义的生活的人来说,他们的大五类特征分布地相当平均。有趣的是,作者还发现,拥有心灵充实生活的人更有可能在政治上倾向自由主义并欣然接受社会变革,而那些拥有幸福或有意义的生活的人则更有可能想要维护现状。
作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追求心灵充实的生活是否只是WEIRD社会(西方、教育程度高、工业化、富裕和民主的社会)特有的现象,或者说只有那些其他需求得到满足的特权人士才会渴望的东西。但研究发现,西方或较富裕的国家并不比其他地方更提倡心灵充实的生活。虽然生活幸福的人往往有更高的社会经济地位,但作者并没有发现高收入与拥有心灵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之间有明显的联系。
然而,他们的确发现,心灵充实的生活对某些国家的人更有吸引力。当九个国家的参与者被问及如果他们只能选择一种生活,他们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时,“幸福的生活”这一答案是全面赢家。“心灵充实的生活”在日本(16%)、韩国(16%)、印度(16%)和德国(17%)最受欢迎,而在新加坡(7%)最不受欢迎。
Westgate说,她不清楚为什么某些国家的人更喜欢或不喜欢追求心灵充实的生活。但她的确怀疑,人们可能随着年龄变化更加重视某种类型的美好生活。
当回忆起她年轻时在旅店的旅行时,她说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接受相应的不方便,优先考虑探索性的经历。”而研究表明,人们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快乐,这与以下事实有关:“他们变得优先考虑自己所熟悉的能带来快乐的事情,而非具有挑战性的经历;他们变得优先考虑家庭和密友,而非去结交新的人。这些事情确实会增加幸福感,但可能会减少心灵的充实感。”
什么给生活带来价值
美好生活的含义在新冠肺炎疫情时代变得复杂,疫情额外限制了很多人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由于隔离,一个非常重视与朋友相处的人,可能社交机会减少了;一个喜欢旅行的人,可能比前几年的旅行次数少得多。在我们目前的状态下,什么样的取向——幸福、意义感或心灵的充实——或许是最有利的?
Westgate说,答案自然是因人而异的,但对于一直奋战在疫情前线的一线工作者和医疗工作者来说,“他们对意义和心灵充实的关注可能格外突出。他们正经历着具有挑战性的、戏剧性的时代,这能够充实他们的心灵,他们所做的事情是真正有意义的。”
对于我们中觉得自己现在生活得不是特别好的人来说,对幸福、有意义、心灵充实的生活进行不同层面的思考,似乎可能帮助我们弄清我们想要做出的改变。
如果你觉得你目前的生活很好,但不属于该论文中所描述的三个类别中的任何一个,该论文的作者指出,很可能还有更多的维度他们没有考虑到——例如,理性生活、创造性生活或有爱、关怀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在近两千五百年前就思考到了一些问题。但Westgate说,重要的是心理科学要不断超越哲学家的认知基础,扩展我们对如何赋予生活价值的看法。
本文作者:
Sarah Todd,撰稿人,Quartz
翻译:张一凡
校对:王思雨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全球健康
分享: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