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慢“无现金狂热”的步伐可以确保东亚社会更具普惠性
现金还是无现金? 两者实际上可以互补,并且必须在普惠金融的前提下进行。
- 在亚洲,韩国是无现金潮流的冠军,而日本仍然忠于现金。
- 老年人和农村低收入群体普遍缺乏享受无现金社会所需的数字通信设备、网络访问权限和数字金融知识。
- 无现金有很多优点,但是现金仍然给人们一种安全感。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无现金支付已经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但是,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于哪种付款方式更好,仍持有不同意见,这似乎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在东亚,无现金支付也体现出了明显的国别分布特点。
韩国通常被视为亚洲的无现金冠军。据研究,韩国只有14%的付款涉及现金。有人可能会说韩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无现金社会,其主要原因还是韩国人想要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韩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几乎达到100%,年轻一代对快捷付款方式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由于电子商务行业的蓬勃发展,韩国人对数字支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熟悉,《韩国先驱报》报道,移动购物已占据该国在线销售额的70%以上。
甚至在新冠大流行之前,韩国消费者的现金使用就已经减少了。韩国企业正在研究虚拟卡和预付卡,而该国也已经通过了世界上最早的综合加密货币法律之一。
同时,在中国,大约60%的付款是无现金的,40%的交易行为仍涉及现金。中国排名不高的唯一原因,就是其庞大人口所蕴含的内部差异性。然而,随着主要金融科技平台的兴起,中国正迅速成为世界上最"无现金"化的社会之一。
中国是该地区无可争议的电子商务领导者,到2021年,约52.1%的零售额来自电子商务。这是一个移动优先的国家,并且已经成功让主流社会采纳了二维码移动支付方式——从大城到农村地区皆如此。
摩根大通表示,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的销售,占据中国整个电子商务市场的60%。
日本仍忠于使用现金
长期以来,日本一直以大量使用现金而闻名,大约82%的付款都涉及到现金的使用。尽管新冠病毒的流行鼓励了热爱现金的日本人摆脱现金,但该国快速老龄化的人口正在抵制这种变化。
据路透社报道,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日本的流通货币和银行存款甚至在以创纪录的速度增长,这促使企业和家庭继续囤积现金。随着老年人比例的持续增加,其中一些人坚持认为,使用现金能够防止浪费性支出。
过度的“无现金化”将导致一种新型的金融排斥,这与其普惠金融的初衷背道而驰。
”总体而言,日本社会仍然更加依赖现金,很大程度上也是自然灾害频发所导致的。但是,政府已设定好日本的无现金发展目标,到2025年要将该国的无现金支付比例,从目前的约20%提高到所有交易额的约40%。
无现金社会是更具普惠性的社会吗?
人们对现金的需求在整个亚洲范围内仍然普遍存在,特别是从普惠金融和消费者保护的角度来看更是如此。例如,在中国许多城市,支付出租车费,购买杂货,甚至支付账单,都很难在没有移动支付的情况下完成。如果您走进小商店,有些人很可能甚至不接受现金支付。在韩国,1,600家银行分行中的一半以上,不再接受现金存款或提款。
发展普惠金融的初衷是确保所有个人和企业都能平等地使用满足其需求的、有效的而又负担得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数字技术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但同时也带来了“数字鸿沟”。一些老年人,农村人口和低收入群体,缺乏数字通信设备和网络访问权限,更不用说数字金融知识和技能了。
现金也是满足特定群体(包括海外游客,少年和视障者)基本付款需求的必要保证。过度的“无现金化”将导致一种新型的金融排斥,这与普惠金融的初衷背道而驰。
现金作为安全支付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在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趋势,这可能导致过度挖掘消费者的通讯信息、消费行为、生物识别信息和其他相关数据。
网络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例如,7-11日本团队在2019年开放了一个名为“ 7pay”的移动应用程序用于店内付款。但不幸的是,由于这一移动支付系统的安全性不足,该应用程序被盗走了50万美元,并且这一事件发生在该服务上线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
当消费者无法确定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时,选择使用现金有助于减少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受到侵害的风险。
从理论上讲,现金可以被视为无风险的付款工具和安全资产,而任何依赖市场机构的无现金付款工具,都具有或多或少的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甚至道德风险。因此,选择保留现金可以增强人们的金融安全感。
尽管无现金支付和现金使用之间仍存在一些竞争,但它们最终在本质上可以是互补的,而不是互为替代的。走向无现金社会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要确保没有人被落下。
本文作者:
Yunzhong Cheng,亚太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负责人,世界经济论坛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陈达铿
编辑:王思雨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第四次工业革命
分享: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