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已经对巴黎卢浮宫的艺术品造成威胁
卢浮宫是全球最大、最受欢迎的博物馆。 Image: 路透社/Gonzalo Fuentes
- 巴黎卢浮宫是全球最大、最受欢迎的博物馆。目前,该博物馆已开始转移所藏艺术品,以保护它们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 卢浮宫博物馆现已将其10万件濒危艺术品转移至位于列文的保护中心。该保护中心在卢浮宫以北190公里处。
- 卢浮宫博物馆将艺术品转移是一种保护性措施,以防止塞纳河洪水泛滥对艺术品造成可能的损害,而这是由气候变化所引起的。
- 在咸海水破坏了圣马可大教堂之后,意大利建立了拦洪坝,保护威尼斯具有历史意义的市中心。
三月,流经巴黎的塞纳河洪水泛滥,卢浮宫的管理者们却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已经将最珍贵的艺术品安全地移存至法国北部的保护中心。
作为世界上最大、最受欢迎的博物馆,卢浮宫每年会接待近1000万名游客,现其已将10万件濒危的艺术品转移至往北190公里位于列文的保护中心。为什么会这样做?气候变化是背后的原因。
卢浮宫馆长让•卢克•马丁内斯(Jean-Luc Martinez)表示,“目前泛滥的洪水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保护艺术品免于洪水破坏的必要性”。卢浮宫博物馆有62万件艺术品,现仅3万5千件在巴黎的旧馆址展览。
他告诉汤姆森路透基金会,“很快,洪水就再也不会威胁到我们的艺术品“
随着气候发生变化,科学家们表示,暴雨将出现得愈加频繁,这会导致洪水频发,因而给卢浮宫、巴黎圣母院以及奥赛博物馆等沿河瑰宝带来了威胁,其中奥赛博物馆正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印象派作品的所在地。
这个问题并非巴黎独有。在咸海水破坏了圣马可大教堂之后,意大利为保护威尼斯具有历史意义的市中心而建立了拦洪坝,而伦敦的泰特美术馆也坐落于洪水易发的地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负责人罗斯勒(Mechtild Rossler)称,“我们有非常多的博物馆,但其藏品会因存储不当而受影响“。该中心为联合国文化机构认可的标志性建筑提供支持。
卢浮宫的管理员希望到2021年年中,其馆藏的25万个濒危画作、雕塑(包括米罗的维纳斯,Venus de Milo)与挂毯将会移至价值1亿2千万的新家中。这个新家可以保护这些艺术品免遭洪水、热浪以及其他极端天气的损害。
这座占地18,500平方米的玻璃钢结构建筑旨在与当地环境融为一体,其屋顶上覆盖着草皮,一到春季野花就会盛开。这有助于雨水管理,以防止洪灾。
卢浮宫保护中心(Louvre Conservation Center)将成为欧洲最大的艺术培训与研究中心之一,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专家,文物保护员以及学者都会前来参观。该中心还为处于冲突之中国家提供藏品暂时保管服务。
卢浮宫在其网站上表示,“这一请求必须由各国自行提出,完全遵守国际法,并确保能在冲突解决后安全归还这些艺术品。”
这个保护中心于2019年10月开放,将以前存放在大约60个地点的艺术品都集中于此。大约20年前,巴黎警局首次发出警告称卢浮宫岌岌可危。
应急方式
塞纳河洪水频发。
在1910年大洪水期间,塞纳河的水位上升了8.6米。道路浸没在水中长达两个月,地铁也被洪水淹没,需要疏散的人群达上万人,据卢浮宫管理员估计,以今天的货币计算,当时破坏造成的损失可达19亿美元。
由于气候变化,巴黎的洪水爆发得愈加频繁。自1910年以来最严重的两次洪水均发生在近五年内。2016年,塞纳河的水位上升了6.1米,2018年上升了5.8米,略低于1982年与1955年洪水爆发的水位。
虽然2016年的洪水没有破坏到任何艺术品,但其使卢浮宫不得不在48小时之内迅速闭馆,并将馆藏的35,000件艺术品从地下室转移至高处,此次洪水使该博物馆损失了约180万美元的收益。
该中心项目建筑师哈米什·克罗基特(Hamish Crockett)称,“卢浮宫的团队处于恐慌状态。这提醒人们,对(保护中心)的需求是切切实实存在的。”
这座保护中心不仅具有带泄漏检测系统的双防水功能,而且还建立在排水良好的白垩和沙土上,即便未来会出现更高的降雨预测,这里的洪灾风险也很低,甚至为零。
这个新的中心还可以调节温度与湿度,以保护艺术品免受极端高温的影响,因为高温会使木材退化,并增加霉菌与虫害的风险。
克罗基特称,“我们设想了最坏的气候情况,然后设计了一个确保艺术品安全的建筑。”
其他大型博物馆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大英博物馆正在伦敦以西约40英里(64公里)的新菲尔德内建立存放艺术品的储存空间。
在荷兰的四个国家博物馆(包括荷兰国立博物馆)中,有约60万件藏品将被安置在阿姆斯特丹东南50公里处的阿默斯福特中心。
克罗基特说称,“由于气候变化,文物古迹逐渐消失了。这是一个新问题。”
本文作者:
Melissa Godin,自由记者,路透社
本文由世界经济论坛与Thomson Reuters Foundation trust.org联合发表,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程杨
校对:王思雨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法国
分享: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