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转型

如何释放物联网数据价值保护城市韧性与人性

Yamin Xu
Lead for Greater China, Urban Transformation Centre, World Economic Forum

今年被频繁提及的韧性城市,在此之前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理解、消化、研究的过程,早在2013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就启动了“全球100韧性城市项目”,将城市韧性定义为城市中的个人、社区、机构、企业和系统在各种慢性压力和急性冲击之下存活、恢复适应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其中,慢性压力指长期风险,如贫困、失业率、基础设施、污染等。急性冲击指突发性剧烈事件,如海啸、飓风、瘟疫、地震等。

从这个角度而言,城市韧性就像人体一样,看其是否抗风险、抗打击,是否可以很好的复原。2015年,联合国在可持续目标中明确提出“建设包容、安全、有韧性的城市及人类居住区”,2016年10月,联合国人居三大会则进一步将“韧性城市”作为《新城市议程》的创新内容。由此可见,韧性城市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思路,而这点也是我们世界经济论坛所奋斗的目标之一。

新冠疫情对城市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在克劳斯·施瓦布教授的新书《后疫情时代- 大重构》中提到,新冠病毒大流行引发了现代史上空前的全球性危机。对人类而言,这一影响将持续多年,许多事情都将永远改变。新冠疫情正在严重破坏经济,使社会、地缘政治等多个领域陷入危险与动荡,引发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深刻关注,也让技术广泛进入我们的生活(这一影响是好是坏,我们现在还无从判断)。面对这些变革带来的影响,任何国家和城市都无法置身事外。

总结一下在后疫情时代城市面临如下挑战:

其一就是卫生系统韧性不足。未来城市的公共卫生系统、医疗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疫情期间,各国均出现了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以及防护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同时,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护人员短缺等问题也制约着疫情防控局势。因此在后疫情时期,完善城市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亟需在国家和地区层面建立具有韧性的卫生系统。

第二个挑战就是弱势群体受到巨大冲击,在这种社会经济脆弱的情况下,封锁政策可能会加剧健康不平等,产生贫困与健康不良间的恶性循环。比如在印度,由于80%以上的劳动力在非正规部门就业,三分之一的人从事临时工工作,因此封锁政策对这些人群的影响尤为严重,人们因此失去了生计来源,导致食物、住房、卫生和其他基本必需品缺乏。世界经济论坛《2020未来就业报告》中指出,不平等可能因技术和大流行病衰退的双重影响而加剧。在经济收缩的第一阶段,低收入工人、妇女和年轻工人的工作受到了更严重的影响。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教育水平较低的个人的影响相比,COVID-19危机的影响要严重得多,也更有可能加深现有的不平等。

第三个挑战是失业率攀升。由于疫情期间工作岗位减少,对于很多存款特别少、靠工资存活的劳动力而言,失业是非常大的打击。世界经济论坛《2020未来就业报告》中指出,不断加速的自动化和新冠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加剧了劳动力市场原有的不平等问题,并逆转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就业增加的趋势: 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到2025年,有43%的企业表示,他们将减少劳动力,41%的企业计划扩大对承包商的任务专业化工作的依赖,34%的企业计划扩大他们的劳动力。同时,国际劳工组织最近发布的报告显示,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全球劳动人口工作时长大幅减少,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工作时长较 2019年第四季度下降了14%,相当于4亿个全职工作岗位。

最后一个挑战是目前全球整体数字化程度较低。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国做得特别突出,用了大量数据化的手段进行疫情的防控和管理,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在体温检测、疾病防控、后勤保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字抗疫显现出了独特的价值。但是另一方面,这样的措施在全球目前很难充分发挥它的力量,在信息收集共享、物资调配、流控调查、发放补助金等城市疫情管控过程中,传统方式仍然占据主流,这跟基础设施相关,也与管理决策有关,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发展的过程。

数字技术对韧性城市的支持

当然,数字技术对于韧性城市的支持还是比较明显的,首先我们来看一个闭环,上图是说物联网把客观存在和物理世界联系在一起,里面有大量的数据,通过采集的方式,把它们变成一些数字化的乘数和结构。同时其中人的参与、人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是三者之间的关系,每一个都不可或缺。

从物联网设备变成数据,通过AI算法,信息能够辅助人的决策,形成反馈意见和行动计划,回馈到数据中,形成一个决策闭环。信息的流动和行为、理解意识,是里面这个圈层,从客观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再到人,实现这一闭环的延展。

大量的功能需要通过数据来实现,比如自然灾害、疫情、能源交通、生态保护、商业等等这些内容,所以城市的智慧化有利于大幅度提升城市应对风险的能力,这也是进一步增强城市韧性的主要手段。

另一方面,城市的高度韧性化则保障了城市的智慧化运营。由此,智慧城市是韧性城市的基础,韧性城市又是智慧城市的保障,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依存关系,而且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大的环境下,这种依存关系会越来越强烈。

那么我们如何释放大数据的价值,同时又可以真正保护未来城市的韧性和人性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值得长期讨论的话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看到每天全球超过2.5亿字节的数据,其中的大部分数据都来自物联网设备,预计这一数值在未来几年内还会进一步增长。但不幸的是,极少部分(据研究少于1%)的数据被用于驱动决策和创造价值。也就是说,其实大量数据并没有物尽其用,数据浪费、不精确、孤岛效应等等,都是制约数据流动、数据价值创造的因素。

世界经济论坛正在进行一个主题为“释放物联网数据的共享价值”的国际合作项目。通过运用我们的全球网络,在印度、丹麦、挪威、阿联酋、中国和日本开展全新政策协议的试点内容,涉及从城市到农业、再到海洋的各种使用案例,希望为政府提供可推广的政策框架,促进创建新的受信任的数据共享平台,最大化物联网数据的跨领域价值,并促进发展更多可持续的业务模型。

这个项目探讨数据共享和数据分配的机制。

首先是数据归类。我们把数据分为公共数据、私有数据、可分享数据和需要保护的数据这四个类别,其中有不同的、流动的层次,私人部门受保护的数据应由政府采取管制策略,属于受管控的数据;公共部门受保护的数据应由政府自身采取限制策略,属于受限制的数据;公共部门可以共享的数据应广泛开放,属于开放的数据;私人部门可以共享的数据应促进贸易互通,属于可交易的数据。做了归类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开放程度,产生何种价值,责任和权利应该怎么去分配,科级治理如何规划,受管制的私人数据、受限制的公共数据、可开放的公共数据和有价值的商业数据如何进行互联互通等等,这些是我们第一步要做的事情。

第二是数据的开放和交易。数据的价值不是自己定的,而是来自与数据使用者的认可和定价。因此开放和交易就是最佳的数据价值实现方式。作为一种商品和生产资料,数据开放与交易是各种元素相结合的过程。

平台就像一个菜市场,会有供需双方,其中数据提供者负责收集和提供物联网数据,获取数据的主要渠道包括特定项目中的客户、与政府合作、或从自己的传感器设备中获取,而数据使用者使用其技术和分析能力在所涉业务、运营和各类研究中运用,同时关注物联网数据的质量、种类和传播效率,并要求数据应实时、完整、真实和准确。

连接供求双方的授信平台是存储与交易物联网数据的载体,是数据用户和数据提供者都认可和信任的场所,同时授信平台也提供第三方服务。第三方机构包括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旨在促进建立标准、促进可操作性,开展研究和评估以促进物联网数据共享,把原始数据清洗、归纳为更好、更有用的信息,再给到用户,提供更多数据增值服务。

此外,我们还有监管机构,比如政府、行业监管部门,旨在促进和监督平台标准化、合规化运营,在物联网数据的收集、共享和流通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同时,监管机构也负责制定与物联网数据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从而对数据市场的有序发展进行管控和提供支持。

此外,我们还提出了一个数据开放和共享的原则框架。

首先,我们认为全球化并非仅仅是一个统一的平台,或者统一的发展思路,而是要因地制宜,根据各个地方的发展情况确定建立“数据菜市场”的不同机制。

其次,物联网的数据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动态性,因为它是实时产生的,另外在平台建设中互信机制也非常重要,在整个交易或开放过程中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后面还包括内容特征、运营模式、治理模式三个不同维度,以及数据隐私、数据安全、可交互性、数据质量、运营资格、使用协议这六大原则,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最终,我们希望从一个城市或者市内区域扩展到多个城市,进而形成跨城市的数据分享平台,从一个行业应用拓展到多个行业,进而形成跨行业的数据分享机制,通过总结经验并在国际平台上开展经验交流和借鉴。最后,根据试点经验和反馈结果,形成国家级别物联网数据分享平台和机制,释放国家内部物联网数据价值,以形成国际公约,促进全球数据开放共享。

本文作者:

徐亚敏,物联网与城市发展平台中国区负责人,世界经济论坛

本文原载于澎湃新闻,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校对:王思雨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物联网

分享: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物联网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A hand holding a looking glass by a lake
众源式创新
现在加入 ,用我们的数字众源平台来实现大规模的影响力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全球议程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您可以随时点击我们电子邮件中的链接取消订阅。 了解更多详情,请查看我们的 隐私政策.

Skyways to the Future: Operational Concepts for Advanced Air Mobility in India

绿色技能短缺延缓气候行动,城市该如何引领创造绿色岗位?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站点地图

© 2024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