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万亿美元正从储蓄流向资本市场——是科技促成了这一趋势

储蓄大国正在投资。为什么? Image: 路透社/ Aly Song

  •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中国的金融服务业正在经历快速转型
  • 中国的资产管理公司正在利用科技,更好地根据客户的投资目标而定制产品。
  • 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包括客户教育以及整合客户数据。

中国的金融服务业正在快速发展。中国决策者致力于开放国内资本市场,这将为中国个人和投资者以及国内外金融机构创造机会。

从历史上看,中国人比其他任何国家都热衷于储蓄,其中大部分储蓄都用于银行存款或房地产投资。随着中国人口的持续老龄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经济持续放缓,中国投资者目前最关注的是如何能够获得安全、可持续的投资选择,以成熟稳健的方式为退休和其它重要生活支出做好规划。

于是,资产管理公司有了用武之地。在这种转型中,将储蓄和退休金与投资机会相匹配的资产管理公司尤其重要。过去十年,该行业管理的总资产(AuM)增长了10倍,2019年底达到约110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6万亿美元)。

世界经济论坛会同其知识合作伙伴奥纬咨询(Oliver Wyman),召集了来自金融业、监管机构、中央银行和学术界的中国和全球领导人,探讨如何塑造这种转型,以创建一个稳定、平易近人的行业,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增长与繁荣做出贡献。我们刚刚将调查结果发布在“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进入发展拐点”报告中。

我们了解到,中国养老金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将影响该行业的发展方向。但还有另外一个因素也在发挥作用,这就是中国的金融科技,尽管人们对它知之甚少。

金融科技将从根本上重塑客户与金融机构的互动方式,以及金融机构创造新的差异化来源的方式。这里仅试举一例,余额宝是销售投资产品方面的一大创新,它将存在支付宝电子钱包的资金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这在中国以外是闻所未闻的。但自2013年问世以来到现在,它管理着投资者的数万亿资金。

下图展示了我们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以及金融科技将引领行业何去何从。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管理的资产总额(万亿元)

图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AMAC)、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CBIRC)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中国信托业协会(CTA),WIND,奥纬咨询

回顾历史

从历史上看,该行业一直专注于向客户销售利润最高的产品,而不一定是最佳产品。

过去,这种做法一直行之有效,这是因为资产管理公司实际上“隐晦地担保”了投资。无论业绩如何,机构都能保证一定的回报,客户无需过多考虑是否适用,即可获得10%以上的收益。

然而,随着宏观经济持续放缓和投资收益持续下降,这种“产推送品”模式已不再与时俱进了。

下一步?

具有远见的金融科技公司可以预见到这一变化,并积极应对转变。

例如,越来越多资产管理公司从“冷数据”(例如客户人口统计调查)转移到“热数据”(从每个客户接触点连续生成的数据)。这有助于更好地匹配客户和产品,并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例如,机器人咨询)。一些提供商在“了解您的意图(KYI)”方面更近一步,以深入了解客户如何制定决策。

中国政策制定者也一直在积极推动“以客户为本”。例如:2019年底宣布的基金投顾试点鼓励该行业根据客户的财务目标定制投资选择。自2020年4月以来,蚂蚁金服和先锋集团的合资企业已推出机器人咨询产品。

虽然盈利的时间不确定,但这是一场长期游戏,玩家们都在争夺客户钱包的“终身”份额。更重要的是,这将确保客户投资于最合适的产品,并积累财富——随着中国人口继续老龄化,而养老金体系仍严重缺乏资金,财富积累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进一步加速转型?

尽管该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增长,并且前景喜人,但金融科技公司仍需要解决一些挑战,以发挥其全部潜力。与之最相关的内容包括:

缺乏客户教育。中国人通常对资产配置了解甚少。该行业必须在教育客户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并选择最符合其长期投资目标的产品。因此,需要将数字化解决方案与人为互动相结合,以发现仅凭数据无法完全发现的潜在盲点,使机构能够开发更加个性化的投资产品。

跨实体整合客户数据。有效的资产分配需要全面了解客户在多个金融服务提供商处的财务状况。只有纵览全局,资产管理公司才能根据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来构建和重新平衡投资组合。海外开发的机器人咨询平台现在可以汇总来自银行和经纪人等各种金融机构的数据。鉴于目前金融机构各自为政,类似产品将在中国遇到挑战。行业和政策制定者需要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理解数据共享的潜在风险以及如何缓解这些风险。

数据和科技在影响“获取金融产品、与金融产品互动”方面越来越重要。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中国服务提供商利用技术帮助小企业和个人获得贷款和数字服务的能力证明了数字化金融的重要性。

资产管理行业正在帮助确保中国人有足够的财力退休、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或应对意外支出,因此,该行业一定要不断拥抱技术。 如果能够采取负责任的态度、如果能够谨慎防范滥用,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和金融体系将继续加速转型,并向其它刚刚采用数字金融的国家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

本文作者:

Peter Reynolds,执行合伙人、大中华区负责人, 奥纬咨询

姚凯力,“中国和世界金融服务的未来”倡议负责人,世界经济论坛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校对:王思雨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分享:
A hand holding a looking glass by a lake
众源式创新
现在加入 ,用我们的数字众源平台来实现大规模的影响力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全球议程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您可以随时点击我们电子邮件中的链接取消订阅。 了解更多详情,请查看我们的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站点地图

© 2024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