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生物多样性

建设可持续的中国海洋经济:未来方向值得关注

Xi Xie
本文章是 线上海洋对话 的一部分

今天是自2009年以来的第12个“联合国世界海洋日”,联合国希望世界各国都能借此机会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海洋,体会海洋自身所蕴含的丰富价值,同时也审视全球性污染和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给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带来的不利影响。今年的海洋日主题为:为可持续的海洋创新 (Innovation for a Sustainable Ocean),强调新方法、新思想、新产品,呼吁探讨如何应用这些创新、它们的潜在影响以及将它们转化为持久解决方案所需的资源。

海洋是整个地球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海洋不仅有助于地球气候的稳定、吸收人类产生的大部分碳和热量,而且还为30多亿人提供了食物、工作机会与生计。如果说海洋是一个经济体,它将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价值24万亿美元。但是由于污染、气候变化和过度捕捞,这一巨大的经济价值正面临着风险。随着海洋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加,对新的解决方案的需求和推动这些解决方案的人也在增加。

面对海洋经济的发展需求和面临的挑战,建设可持续的海洋经济显得至关重要。

我们特别连线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苏纪兰先生,也是海洋行动之友(Friends of Ocean Action, FOA)的一名“朋友”,就建设可持续的中国海洋经济展开了一场对话。

Loading...

四十年多年来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根据自然资源部不久前发布的《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89415亿元,比上年增长6.2%,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9.0 %。海洋渔业实现恢复性增长,海上风电装机规模逐步扩大,海洋船舶工业止降回升并实现较快增长,海洋工程建筑业发展向好,海洋交通运输业运行平稳,沿海港口生产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滨海旅游业持续较快增长。

与此同时,人们也认识到,由于来自自身和陆地的双重污染和开发压力,海洋生态环境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关于可持续的海洋经济,国际国内已经有了相当多的讨论,也衍生了很多不同的概念。建设中国可持续的海洋经济,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工作。苏院士在交谈中重点提到了两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第一,与陆地相比,海洋的动力环境更强、生态连通性更好,海洋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的联系更加紧密、无法割裂, 如果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到产业的发展;

第二,从组成结构来看,中国的主要海洋产业对GDP的贡献,与欧美国家并没有大的差别,当然从质量上看,我们有不少改良空间。但是在宣传海洋经济的贡献时,欧美国家一般只谈海洋产业,而中国将一些其他产业的间接贡献也包括进来,这样会给人们错误的认识,也会给地方官员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在追求过高的海洋经济目标时最终会牺牲了海洋生态环境。

例如, 全欧盟28个国家蓝色经济2016年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比值,其平均值是1.3%,公认为较强的海洋国家英国和荷兰分别为1.8%和1.5%。

Image: The 2018 Annual Economic Report on EU Blue Economy

据《2018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中国2018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为9.3%,其中包含海洋产业5.9%和海洋相关产业3.4%两大类。而海洋产业又包含主要海洋产业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两个部分,贡献分别为3.7%和2.2%。所谓的主要海洋产业包括了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海洋船舶工业等等,这个与欧盟国家的蓝色经济产业的统计内容是基本一致的。

Image: 《2018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Image: The 2018 Annual Economic Report on EU Blue Economy

若将我国的主要海洋产业对GDP的贡献与欧盟国家蓝色经济对国家GDP的贡献进行对比,虽然在时间上没有完全一致,但是我们可以对贡献情况做出大致判断:欧盟28个国家中,其蓝色经济对国家GDP的贡献比值较大的都属于其他产业不是很突出的临海国家,中国(3.7%)与爱沙尼亚(4%)相近。

从具体产业的贡献来看,2016年,欧盟国家滨海旅游业占40%(2018年中国占47.8%),海洋交通运输业占16%(2018年中国占19.4%),海洋渔业占11% (2018年中国约占14.3%),海洋油气业约占15%(2018年中国约占4.4%)。除了海洋油气业之外,在别的产业方面均没有太大差距。应该说,我国海洋产业结构是可以的,需要加强的是,在基于对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考量的条件下,提升现代化管理和高科技含量、提高效益、并致力于新兴创新产业。

新冠疫情的爆发,给全世界经济,各个产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海洋经济相关的产业/行业也不例外。首当其中的是传统产业中的滨海旅游业和渔业。疫情带来的冲击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休整和恢复。接下来,海洋经济尤其是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更加值得人们思考和关注。

可持续蓝色经济(蓝色经济)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包容和人民生计的保护和改善,同时保障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该定义不同于更广义的“海洋经济”—— 与海洋有关的一切经济活动,无论可持续与否。在讨论可持续蓝色经济时,我们需要对以下两个概念进行区分:对现有产业(传统产业)进行可持续发展投资,和开发新的投资领域(新兴产业)并采取更具创新的手段开展海洋保育工作。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考量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未来发展的前景都相当可观,而科技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新产业/行业伴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和新机制的诞生,技术的发展将又惠及更广泛的产业/行业和受众。

越来越多的各类投资者表达了对为可持续的蓝色经济融资的兴趣。但是,人们认识到,缺乏对该领域错综复杂的金融的了解,感兴趣的投资者缺乏对高风险的认识,是实现其充分潜力的主要障碍。因此,促进金融界和科学界的合作非常重要。

蓝色经济新兴产业存在众多私人投资机会;对于蓝色经济传统产业而言,关键在于将现有资本流引导至可持续发展实践并将可持续发展考量纳入主流投资活动。以滨海湿地为例,基于其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如碳汇、净化水质、提供许多鱼类早期生活史关键栖息地等的重要作用,对于沿海生态环境至关重要。这些重要性需要让沿海省市到全国的都得到充分认识,而由于我国的滨海湿地破坏严重,需要早日对一些重要滨海湿地进行恢复,这些需要政府部门牵头进行投资,这其中也需要有私人部门的参与。

海洋面临的压力除了来自海洋产业本身以外,来自陆地的压力也是很主要的,这包括陆源污染(高营养盐流失、塑料等)和错误的以海换陆发展概念。与海洋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除了商业部门之外,还包括政策制定者、社区、消费者等等。海洋利益相关者应该充分认识海洋面临的相关挑战,通力合作来提升可持续海洋经济的发展势头。海洋经济相关企业扮演着核心角色,其他类型的企业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也将能够做出很多贡献。

中国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国际合作,也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在展望未来发展的时候,苏院士表示,希望“海洋生态环境”在十四五期间被作为生态文明重点内容明确提出,国家更加重视滨海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渔业上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建设绿色渔船、绿色鱼港、绿色养殖等的绿色发展模式。

海洋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从与气候变化的联系来看,从海底矿产、北极航道开发等具体方向来看,国际谈判与磋商会密切展开,也将催生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这个过程中理应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关于海洋行动之友:

2018年1月, 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 联合国秘书长海洋特使Peter Thomson和瑞典副首相Isabella Lövin发起成立了一个全新的全球伙伴关系——“海洋行动之友 (Friends of Ocean Action, FOA)“,旨在作为官方政府间进程的补充,快速跟进促进海洋健康的解决方案,为拯救海洋生命制定雄心勃勃的计划。FOA是一个由50多名海洋领袖组成的联盟,他们正在寻求解决海洋面临的最紧迫挑战的方法。联盟成员来自商业、民间社会、国际组织和科学和技术领域,秘书处由世界经济论坛与世界资源研究所合作召集。FOA旨在推动相关行动和变革性、高影响力和可推广的倡议,关注以下行动方向:海洋塑料污染,可持续的海洋生产: 蓝色食物,消除非法、不报告和不管制 (IUU)捕鱼,海洋保护区,海洋和航运部门脱碳、解放海洋数据、海洋融资创新、性别平等、基于科学的目标和深海采矿。更多信息,请访问海洋行动之友网站

更多关于海洋融资内容,请点击此处,下载《海洋融资手册》中文执行摘要。

本文作者:

谢茜,海洋行动之友项目中国区负责人,世界经济论坛

本文首次发表于世界经济论坛,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校对:王思雨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海洋

相关话题:
自然与生物多样性 健康与医疗系统
分享: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海洋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Insuring Against Extreme Heat: Navigating Risks in a Warming World

Nature Positive Transitions: Sectors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站点地图

© 2025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