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验:数字支付是如何帮助各国应对新冠肺炎和其他大流行病的
在SARS爆发后普及的数字支付推动了中国新兴公司的发展,包括外卖公司饿了么及其母公司阿里巴巴。 Image: 路透社 / Tingshu Wang
- 数字支付使得人们能够在隔离以及保持社交距离时购买商品、享受服务。
- 2003年的SARS疫情加速了中国数字支付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 强大的身份识别系统、广泛一致的互联网访问入口以及将货币转化为数字形式的可信手段,这些对于数字支付的蓬勃发展至关重要。
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数字支付一直在维持经济运行,并帮助人们减少与病毒的接触。
销售点的无接触式数字支付(如面部识别、二维码或NFC)可以减少病毒通过现金交易传播给他人的可能性。数字支付减少了面对面交易,确保消费者能够在家里舒适地购买必需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还有助于小型企业在经济不稳定的时期保持收入增长。
在线支付甚至有助于更快地将刺激资金投放到消费者手中。例如,中国各地方政府已通过微信支付分发了代金券,鼓励人们即时消费。
中国向无现金社会发展有助于社会保持隔离,并且随着经济复苏,也有助于减少疫情反弹期间的疾病传播。事实上,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的非银行在线支付平台交易流通额达250万亿元人民币(近35万亿美元),说明了这些平台的应用范围之广。中国在数字支付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因此,在其他国家正在努力满足在线支付平台发展需求之时,对中国的数字支付产业进行追踪研究将会很有帮助。
你读过以下文章了吗?
中国在2003年SARS疫情中汲取的经验帮助该国开始发展数字支付和电子商务。SARS迫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了永久性转变:在家中隔离的消费者不得不开始使用以前不信任的电子商务网站,同时由于人们不能面对面交易,中国公司采用了电子商务方式进行销售。阿里巴巴在那一年推出了淘宝网,这是该公司第一个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网站,不久之后创立了支付宝,以解决阻碍在线购物发展的支付及信任问题。京东也从2003年开始在线销售产品。
SARS之后,中国的电子商务和在线支付经历了共生增长。起初,中国的电子商务平台不能只接受信用卡在线支付。信用卡的普及率很低,因此大多数在线支付都是通过银行转账完成的,这可能仍然需要消费者亲自去当地分行确认付款。交货时人们普遍选择现金付款,但这在流行病期间不能防御病毒。
从货到付款转变为现代移动交付系统,不仅需要金融科技企业的努力,还需要一系列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银行呈现出了很强的合作性,政府专注于在身份、互联网访问和传统支付系统领域提供关键的基础设施,同时通过“轻触式”法规鼓励国内在线支付和数字商务。
2003年,约有9.6亿中国人获得了正式身份识别,从而消除了世界上最常见的账户所有权障碍——缺乏身份证明文件。到2011年,有64%的中国人在银行或电子货币供应商开设了账户,几乎是印度普及率的两倍。银行账户所有权证明可以用作在线支付的身份证明,这使得平台的初始注册更加容易且便宜。随着银行处理交易并将其在线银行业务与付款流程融合在一起,他们以声誉为赌注,要确保客户电子钱包的资金安全,建立消费者对新系统的信任。
1993年,即SARS病毒爆发前10年,中国政府的“黄金计划”为在线支付奠定了重要基础。金桥项目建立互联网网络,金卡项目建立了统一的支付卡系统,金海关项目通过国家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将海关点连接在一起,以促进无纸化贸易。
2003年SARS爆发时,数字支付的基本基础设施已经就位,为数字支付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大约有6700万人(总人口的5.2%)可以使用互联网,而流通中的支付卡多达5亿张。
监管机构几乎没有颁布任何红头文件来管理在线支付公司的发展,本质上更像是提供了一个监管沙箱。直到2010年,即推出支付宝七年后,中国人民银行才颁布了有关移动支付的法规,此前支付宝的发展环境中法规很少。中国人民银行还在2010年对以前笨拙的银行间支付系统进行了更新,以“推进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有助于支付宝和后来的微信支付与银行无缝融合。
正如SARS在中国的情况,新冠肺炎之后的世界可能会更加数字化。在数字支付领域落后的国家应该像中国一样,积极建立自己的身份识别系统、互联网和银行基础设施,充分利用这些科技成果。建立基于全球标准的国内支付系统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于较小的国家而言,这样才可以与世界其他地区互联操作,从而积极参与全球经济。
可以肯定的是,发展数字支付并非没有代价。在许多国家,数据隐私仍然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仅由少数几家公司主导新市场的垄断行为也同样值得关注。数字支付的广泛应用也给缺乏技术知识或资源来购买数字支付设备的人群带来了问题。
尽管如此,数字支付仍然是中国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的支柱。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向出租车司机、摊贩甚至寺庙和乞丐付款。在中国,日常必需品(例如手机话费、水电费、房租或网费)的支付都可以通过移动支付或网上银行进行。中国各级政府也接受移动支付作为支付方式。在中国,数字支付几乎已成为一种公共物品。
当前大流行病期间实行的社交隔离规定可能会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多年。无法实现数字支付的人们不仅错过了确保在疫情爆发期间采取隔离措施的工具,而且还错过了金融包容性以及新冠肺炎之后前所未有的数字化全球贸易所带来的利益。中国实现数字支付的道路将为其他渴望效仿的国家提供一些经验。
世界经济论坛的数字贸易团队近期组织了一个工作小组,讨论如何在新冠肺炎期间推动数字支付发展,展示了非洲、亚太地区、巴西、中国和中东所积累的经验。 点击此处了解详情。
本文作者:
Yan Xiao,数字贸易项目负责人,世界经济论坛
Martin Chorzempa,研究员,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张丽莉
编辑:王思雨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数字经济
分享: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