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需要拥抱“良性竞争”,以下是原因所在

正是利益冲突而非任何意识形态上的冲突,推动中美两国走上了当前的对抗状态。 Image: 路透社/Jason Lee

中美关系进入了战略竞争的新时代。美国认为中国是其重要的、主要的和长期的战略竞争对手,并在多份官方文件中强调了这一点,还采取全方位措施遏制中国各个领域的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将美国视为其实现大国复兴道路上最大的外部挑战。中美在过去一年中展开的贸易战只是两国在科技、军事、外交政策等领域竞争加剧的冰山一角。

各方对中美竞争的看法存在分歧。大多数观察家认为这是两国实力差距缩小所导致的“经典权力竞争”。也就是说,有些人将其视为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竞争或两套体系之间的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美国政府内的右翼保守派将中美竞争看作对“世界秩序未来应走向自由或专制”的意识形态斗争。美国国防部6月发布的《印太战略报告》中也提出,自由与专制世界秩序之间的竞争是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担忧。

美国认为,中国不仅经济和军事实力快速发展,软实力也正在飞速崛起,尤其体现在其发展模式的吸引力上。 美国深感“中国威胁”的压力,而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正是美国焦虑的源头。

美国将中国视为异类,认为中国崛起的事实及其不同的发展体系令其难以理解。 此外,美国担心中国打算改变甚至颠覆当前由美国领导的世界秩序和规范,建立一个不利于美国的秩序。

让中美竞争蔓延到意识形态和文明领域是极其危险的,过分强调意识形态差异将导致冷战式的阵营对峙。 从根本上说,正是利益冲突而非任何意识形态冲突,推动了两国目前的对抗。

美国旨在遏制中国崛起,而中国则寻求跨越当前的紧张局势,以便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 总之,推动两国当前竞争的是权力和利益,而意识形态和政治差异只是两国可以利用的竞争工具。

走入“新冷战”的风险较低

就目前情况而言,中美走入“新冷战”的可能性相当低。当年的冷战是在战后构建新的全球性世界体系、世界秩序的过程中产生的,美苏两种体系构想的冲突是冷战产生的根源。

由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抱持着 “敌我”二元思维惯性,它们完全放弃了谈判,走入了随后的对抗状态。但对于中国和美国来说,它们的竞争在同一个国际体系下展开,双方处于同一个全球制度和规范之中。

中国在这个由美国创造和领导的全球体系及秩序中成长繁荣,很难从中抽身。其他国家和国际关系参与者也承担不起另起炉灶的巨大代价。

在经济方面,中美作为两个经济大国密不可分的交织在一起,前所未有的经济依赖关系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尽管两国在双边和地区事务中存在利益冲突,但两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核不扩散、气候变化及其他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美的意识形态和制度竞争仍处于可控的低强度水平。

新参与模式

因此,中美竞争仍然是可控的和低强度的:两国竞争以国家利益为中心,并且发生在同一系统背景下。中美都是核大国,发生热战不可想象。

在贸易和其他低敏感的前线领域中,两国的竞争可能会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甚至会持续数十年,直到其中一方获得压倒性的优势。

只有当一方认为另一方失去竞争优势或不再构成威胁时,这种竞争才会结束。这就亟需两国决策者和战略界思考,在未来几十年的竞争过程中,中美如何磨合并探索出新的关系模式。

权力竞争也不一定是零和的。就像中国人所说的那样,“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在冷战时期,美国的策略是“遏制”,即通过孤立、围困使苏联自己垮掉。但中国拥有14亿人口,经济繁荣,美国几乎不可能将中国孤立并使其陷入崩溃之中。全球产业链已经将两国紧密相联,即使美国真的成功遏制住中国(尽管不太可能),美国仍将遭受苦难,绝无法重享冷战时代的荣光。

美中关系的根本挑战不在贸易争端,而在于如何超越零和思维。

假如竞争不可避免,中美两国必须找到避免零和竞争或陷入新冷战的方法。任何竞争都应该是良性的,能够推动两国走向共同发展以及共同进化。

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2018年指出的那样,中美关系正处于关键时刻:美中关系的根本挑战不在贸易争端,而在于如何超越零和思维,并找到一种在新的全球政治环境中共存的方式。

因此,良性竞争应该是两国的共同目标:避免挑战对方的核心利益,努力做到求同存异、避免冲突。

作为目前实力较弱的一方,中国无法阻止美国的战略竞争意图,但它可以试图划清界限,寻求营造良性竞争的环境。另一方面,美国应该找到一种与世界和平共处的方式,这将有助于保护美国的价值观和利益。

国际规则

中美两国可以借助多边机制来解决分歧。 一个开放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既有利于美国,也代表着中国所追求的目标,这样的国际秩序能够为两国的内部调整提供良好环境。 中美两国都应该坚守现有的国际体系,履行各自的国际义务。更重要的是,两国都应该把维护中美关系看作是这些国际义务的一部分。

因此,中美两国可以使当前的国际系统变得更具弹性和坚固性,同时抵制所谓“另起炉灶”的危险尝试。

简而言之,定义一国的竞争对象是一回事,转向国家间的全面对抗又是另外一回事。 在战略竞争的新时代,中美需要更加注重有效而积极的国家竞争管理,明确竞争规则, 管控经济竞争的后果,并避免开展意识形态竞争和军备竞赛。

作者:

如何认识中美竞争的本质和特征》,杜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本文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合作发表。

翻译:陈达铿

编辑:刘宇彤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分享:
A hand holding a looking glass by a lake
众源式创新
现在加入 ,用我们的数字众源平台来实现大规模的影响力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全球议程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您可以随时点击我们电子邮件中的链接取消订阅。 了解更多详情,请查看我们的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站点地图

© 2024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