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建筑师”正在改造中国被人遗忘的村落
建筑师正在为中国农村居民区注入新的活力。 Image: 路透社/Damir Sagolj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极快。即使政府在人口较少的地方建造新建筑和基础设施,试图均衡发展,但仍有数亿人为了找工作或追求更高工资而从农村地区迁移出来。
毫无疑问,生活在中国农村的9亿人中有很多人受益于城市化发展,摆脱了贫困,获得了更好的教育和医疗保健。但是,这些村庄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迁移也导致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传统建筑丧失了。
然而,六年来,我对这样的农村村庄进行研究,看到了一批建筑师来帮助重建这些村庄,为后代保留他们的建筑遗产。
中国住房部已经采取了措施来保护国家的农业建筑遗产。自2012年以来,已有五批村落被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官方名单。因此,政府已正式考虑对6799个村庄进行保护并开展以旅游业为主导的重建工程。
但是,在大约250万个更落后的农村村落中,这些遗产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在一些地方,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传统建筑物被改造,用来接纳游客。而在其它的很多地方,破坏虽缓,但愈发严重。
在中国农村偏远地区,村庄里大多居住着老人和学龄前儿童,他们的父母都去城镇找工作了。由于中国农村以氏族为基础的传统社会结构已经解体,祖传的建筑年久失修甚至被完全弃用。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之前,建筑的作用是将整个村落连接起来。传统建筑是用当地材料建造的,体现了地方特色,反映了地方习俗,由家庭和村落社区共同维护。现代城市建筑被大规模建造,专为提高经济效益,因此缺乏这些风格形式和价值观。
然而,近年来,新一批建筑师注重道德和文化,保护农村遗产,为留守在村落里的人们提供更人性化更体面的生活方式。有些是受过正规培训的专业建筑师,而其他人则是“赤脚建筑师”——他们从前现代中国的悠久建筑传统中汲取专业知识,而这些传统则是由木匠主导形成的。
一个例子是浙江省松阳县平田村,建筑师何葳及其工作室将一座废弃的房子翻新成了一家青年旅馆。
在由夯土建成的原建筑内,他们小心翼翼地嵌入一个新的木质结构,打造出半私密的睡眠空间、休息室和接待区。所用木材源自当地,重量较轻,可以相对容易地拆卸或重新配置。
包括多名木匠在内的当地劳工参与了这一翻新工程,并利用“土方法”随时帮助建筑师解决技术问题。这家270平方米的旅馆的翻新费用低于100英镑/平方米——自2015年竣工以来,它一直是新兴住宿和早餐行业的一部分——成功吸引游客和当地人回到了村庄。
在浙江省北部,距杭州不远的安吉县坐落着剑山村。在这里,任卫中集设计师、建筑师和使用者等多个角色于一身,为他所在的村庄建造了新建筑。自2005以来,他一直在建造被昵称为“生态小屋”的夯土建筑,保留了当地传统的建筑布局和施工技术,同时也在当地采购材料,保证可持续性。
他认为该地区典型的夯土建筑对当地村民来说熟悉且舒适,这有助于让村民感觉新建筑是他们遗产的延续,而非强加到原建筑上。中国农村的其他一些赤脚建筑师坚持打造当地人熟悉的木质结构和砖结构建筑。
中国农村的保护和翻新不仅有利于保留建筑遗产,还有助于维持社区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为使那些衰败的村庄获得新生,当代建筑师——无论是否受过专业培训——面临很多技术挑战。但真正重要的是保留人们的记忆和传统,尤其是当中国9亿农村居民中有近三分之二的人迁移到全国快速发展的城市时。
作者:
Xiang Ren,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讲师。
本文由世界经济论坛与The Conversation联合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翻译:张丽莉
编辑:刘宇彤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