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人机发展之路
近几年随着无人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公众对无人系统的关注与日俱增。“以上帝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个世界”似乎像一千零一夜故事中那句魔法咒语一般神奇地敲开了市场的大门。公众对于无人机的印象不再只限于那些被军队使用的绝命武器,而是转变成以大疆为首的这类高新科技公司生产制造的用于娱乐及商业用途的无人机。
全球无人机市场将会在未来5年至10年时间内发展成一个千亿级美元的市场,其所带来的社会就业机会和推动周边产业发展的潜力空前巨大。全球知名的投行、咨询公司和商业银行2016年、2017年的分析报告都一致给出了利好预期。2016年普华永道全球市场分析报告指出随着无人科技的迅猛发展,无人机技术的生产和使用成本将会大幅度下降,这将会在未来若干年内很大程度上淘汰现有人工作业。同年高盛预估在2016-2020年内全球无人机市场将会达到千亿美元量级,而中国市场预估占全球份额的4.5%,落后美国约9个百分点。除了一个千亿级的市场外,2020年前后全球商业运行的无人机数量将达到230,480架,这将是传统有人航空器数量的10倍。于此同时,娱乐消费级的无人机数量更将令人瞠目乍舌,截至2017年其数量已经超过了三百万架。
2015年3月1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无人机无疑将会是军民融合战略的绝佳典范。战争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长期以来一直是高新技术研发和生产的催化剂。无人机是军队不可或缺的战争和反恐利器,特别是911事件之后无人机成为了军事装备方面最为重要的发展目标,使其成为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乃至中东、非洲等敏感地区以极低成本进行反恐作战的关键工具。在中国,无人机也在重塑21世纪中国空军作战的全新面貌,开启了以智能化远程攻击武器为主导的非接触战争的新篇章。战争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长期以来一直是高新技术研发和生产的催化剂。二战以后,美国政府极力推崇军民融合战略,大量军工科技成果和人才转入民营企业或军民合办企业,致使美国电子工业、航空航天业得到蓬勃发展。正是这种坚持以军带民、以民促军的政策帮助美国形成和建立起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促进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从而将国防和国家经济带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
纵观现有几款享誉全球的无人机型号,很多是出自军工企业或者军民合办企业。这些无人机不仅能够用于战场进行目标侦查和打击,而且能够通过改装被很好地在运用在科学研究、抢险救灾、地理测绘、森林防火、人道主义救援等民用或商用项目中。除了设备从国防和军队大量输出外,宝贵的运行数据资料和经验也得到了共享。很多国家的空军、海军力量携手国家民航主管当局一起参与并进行了大量有关无人机融合运行的研究和试验,并且成效显著。
中国近年来在无人机领域涌现出如大疆、亿航、华为、顺丰、京东、极飞等这样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增加了中国在全球无人机领域中的影响力。而更好的落实和贯彻军民融合战略能够帮助中国更好地放大这种影响力的同时,也为军队打造了国民经济向军队输送战斗力的纽带。
2018年初,中国空军后勤部探索建立军民联合无人机补给模式,联合顺丰集团在云南、陕西两地成功完成无人机联合补给演练,这是中国空军首次联合民间企业运用无人机共同完成的远程补给作业。
不难看出,无人机确实是军民融合战略的绝佳典范,它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中国民航在国际民航运输业中的地位,更能够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
近些年来无人机产业的迅猛发展无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强有力的印证,这场数字革命将会融合各类技术,最终将逐步消除物理世界、数字世界和生物世界之间的界限,从而彻底改变我们生活、工作、出行和社交的方式。
通过高度自动化、人工智能化的系统控制和管理,无人机将会逐步融入现有空中交通运输体系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美国波音公司在2018年测试远程遥控技术,飞行员未来将在地面控制站通过数据控制链路对飞行进行远程遥控,这将会大幅度降低航空公司在人力成本上的开支,帮助航空公司获得更高的利润的同时解决飞行员紧缺的问题。与此同时,阿联酋政府正在雄心勃勃的推进无人机载客服务计划,旨在使迪拜成为全球首个拥有无人驾驶空中出租车服务的城市,以确保阿联酋继续大胆引领全球创新。虽然在与德国无人机公司竞争迪拜空中出租车的项目中失手,但亿航智能科技公司所研制的Ehang-184/216无人机不断得到全球媒体的追捧,并且就在近期于荷兰试飞成功,这正说明中国企业在全球无人机研发和制造领域具有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得利于大规模工业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和生产,无人机的制造和使用成本会进一步降低并且能根据特定的应用场景进行定装和改装以满足用户的各类需要。它就如信息搭载和传递的媒体一样,将各类技术迅速且高效地串连起来,最终帮助人类打破物理、数字和生物世界的边界。
无人机技术还被纳入“中国制造2025”计划,可见无人机产业被中国政府所器重。
众所周知,美国、法国、德国、英国等传统的航空强国长期引领着国际民用航空运输业的发展,主导着国际民航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由于中国民航运输业起步相对略晚,导致中国在传统飞行器制造及适航标准、通讯监视导航标准、新航行技术概念和飞行器运行标准等方面的影响力相对有限。
就当面形势而言,无人机系统可能是目前中国民航能够利用并实现弯道超车的绝好项目,因为无人机系统的全球规则的制定各个国家起步都相对较晚,对于标准制定和实施所施加的影响都比较有限。
2018年通过国际民航组织专家组和秘书处近10年的努力,对于远程遥控驾驶航空器人员资质标准的修订终于完成。由于大量标准的修订存在争议,很多提议都会进行反复的调整和修改。中国民航可以抓住这个特点,紧盯国际标准修订,将中国一些先进的无人机运行理念和管理思路引入标准修订中,同时将中国无人机领域相关优势企业的关键技术带入标准中,通过无人机系统项目将中国民航的影响力施展出来并且能帮助中国企业在国际平台上提升知名度。
近年来,中国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速度特别迅猛,产值保持高速增长,2016年已达到150亿元。民用无人机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势必会对拉抬经济起到重要的作用。
2016年中国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首次将无人机 产业提升为国家战略成面。
由于无人机便于规模化生产导致其成本相对较低、运行时人员伤亡风险较通用航空器更低、空中机动性强灵活性高、体积多样便于运输携带等优势,在很多复杂、危险的作业区域具有难以取代、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各行各业对其进行的定装和改装下,企业大幅度降低了人力物力运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业品质、减少运行作业风险的同时降低对环境污染。这种以自动化、智能化取代传统工人化的进程正在席卷中国很多行业,为传统的行业带来新的活力的同时激活新的产业链和区域经济发展。
无人机产业所需要的特种材料、锂电池、特种塑料、碳纤维、电子元件等相关产品产业链已经被带活,这些产品不仅能够帮助和保障国内的供应链以外,还大量出口国外抢占国际市场。同时,深圳、广州、成都等地正因为无人机行业的兴起和发展显得朝气蓬勃。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无人机技术的相互融合,无人机产业已从垂直发展步入水平发展模式。无人机的未来就在眼前,中国准备好了吗?
作者:杨俊伟,世界经济论坛无人机和未来空域项目负责人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由世界经济论坛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编辑:万鸿嘉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