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合作

马友友:世界越是分化,人类越要靠文化相互联结

Yo-Yo Ma

作为音乐家,我的工作是播撒希望的种子:当我思考未来时,我看到了无限的可能性。但与此同时,我也感到担心。好的方面是,人类认知的步伐不断前进,而且其速度是以往所不可比拟的。而坏的方面则是,在当今社会这种转变速度下,我们社会的发展方式对于人们来说未必总是最好的。如果前进的步伐超越了价值观的发展速度,那么我们是冒着风险前行的。没有地图的导向,容易让我们忽视人性,前所未有的大步伐其实是把自己推向了悬崖。

我是在阅读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2016年出版的《第四次工业革命》(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时开始思考这一危机的。在他书中描述的时代里,人工智能、机器人学等技术发展的产物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现在我们正是处于这样的时代,世界也变得越来越破碎,但人们还没有做好准备来迎接这样高速的转变。不论是从经济还是社会方面而言,将人们捆绑在一起的变化热潮仍在磨合。

我拉大提琴已有五十多年。多年来,我发现人们创造文化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文化能在进化过程中成为一把利器。当我们迈向未知的未来时,文化在生存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人类,我们都需要食物、水和住所来维持生存。但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还需要认知。为了生存,我们需要清楚了解我们所居住的环境、身边的人和我们自身。为了满足这个需求,人类创造了文化,找到了呈现基本价值观和社会事实的简便方法,并将其进行编码,融入到能传达意义给所有人的叙述、声音、图像和符号当中。

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Ninth Symphony)中象征自由和团结的经典乐章《欢乐颂》(Ode to Joy),再到改变我们对宇宙认知的质能方程E=MC2,这些文字、音乐和代码使我们有了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价值,也为我们建立了信任的基础。

多年来的经历造就了我对文化的认识。1962年,那时我7岁,从巴黎移民到了纽约。当时,周围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陌生的:Wonder Bread的面包取代了长棍面包;生活中有了棒球和热狗;就连天空也因为林立的摩天大楼而变小了。我曾一度非常迷茫,也为自己所经历的事情而感到兴奋。我花了好几十年时间才渐渐找到了家的感觉,这离不开许多贵人的相助。在这漫长的旅程中,音乐一直陪伴着我。

马友友说:“文化将‘他者’变成了‘我们’。”

音乐是一面棱镜,通过它,我发现了陌生人内心的代码,并学会与他们为邻。兰草音乐把我带到了美国的腹地,皮亚佐拉(Piazzolla)的探戈引领我到了阿根廷,肖斯塔科维奇(Shostakovich)带我进入了斯大林主义时代,一位纳米比亚盲人音乐家指引我走进了前农业社会猎人集聚的奇境,一位长调歌手带我走进了蒙古族人的心,还有两位年轻音乐家安曼(Amman)和约旦(Jordan)的诗意创作带我找到了丝绸之路,他们改变了我对传统、音乐和边界的思考。今天,无论我身在何处,都能找到家的感觉。

这就是文化的潜力。事实上,以权力为资本的政治和以货币为资本的经济都只能使我们远离彼此。因而,我们需要以信任为资本的文化。而当今社会的复杂性要求我们,要用更全面的视角来应对全球挑战。在这个层面上,政治、经济和文化是一致的。

越来越多艺术家出现在达沃斯这样的场合,令人倍受鼓舞。艺术家的出现不仅仅是要让大家感到轻松愉悦,更是促进了有意义对话的开展。但这只是一个开端。单凭艺术家和音乐家来搞文化是不够的,而让观众被动接受文化更加是远远不足。我们必须从全方位的人文理解入手,每一个人都需要持续参与到增强文化资源的事业当中:通过开展基础性的科学研究、共同演奏音乐或纯粹地看看星星,从而建立信任,增进理解。我们需要把文化放在首位,因为这是确保我们作为全球社会整体,做出对人类真正有益决定的唯一途径。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生存取决于文化。我的孙子将会生活在一个比我们想象中更加复杂、充满问题的世界。当然,那时他也会具有相应的科学知识、企业精神和技术进步来应对那样的环境。但问题是,除了找到应对当下难题的方法,他那一代人将如何找到创造希望的方式?他们将如何寻求幸福和满足?如以往一样,文化赋予了我们目的和意义,让我们在变革中深化理解,处变不惊。文化还教会我们要敢于想象超越自我的生活,让我们每个人都融入到更大的故事背景中。最重要的是,文化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爱、理解和共情,减少了恐惧、分裂和冷漠。

文化将“他者”变成了“我们”。文化所产生的共同理解,能在这分裂的时代把所有人连接在一起,引导我们做出有利于全人类发展的政治和经济决策。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技术赋予了我们确定社会和地球未来的力量。现在我们要充分把握这一力量,建立一个互相联系、相互投入、为全人类进步而奋斗的团结的全球社会。让我们为了共同进步携手奋进。

作者:Yo-Yo Ma, 大提琴演奏家, Sound Postings LLC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由世界经济论坛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责编:刘博睿

世界经济论坛博客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实时追踪:

全球治理

相关话题:
全球合作艺术与文化
分享: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全球治理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全球仍有数十亿人尚未接入互联网,这5张图告诉你如何让更多人联网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站点地图

© 2024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