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云难散:为什么发达国家更易遭受恐怖袭击
2016年,恐怖袭击在全球带来了无数伤亡。其中,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死亡人数最多,超过了2011年的911事件。11月发布的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显示,和2014年相比,全球恐怖袭击的次数上升了67%,由此引发的死亡人数上升了近6倍。
经济与和平研究所发布的这份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表明,大多数死者都是由几个危害性较大的恐怖袭击导致的——2015年11月的巴黎恐怖袭击案、2016年7月的尼斯卡车袭击案、2016年6月的奥兰多酒吧枪击案分别导致137、87、50人死亡。2014年至2017年,在所有OECD国家发生的恐怖袭击中,这三起袭击案造成死亡人数占比高达44%。
自2014年起,“伊斯兰国”已在33个OECD国家发动了18起恐怖袭击,是恐怖袭击致亡人数激增的始作俑者。“伊斯兰国”之所以能够发动这么多起恐怖袭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组织成功地利用了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力量。有了加密技术,伊拉克、叙利亚国内的“伊斯兰国”指挥官能够和OECD国家里的特工人员及时地进行交流,并免于监控。同时,该组织还发明了一系列留言,用于在多种渠道中轻松、广泛地传播信息。
2014年9月22日,恐怖组织领导人直接命令拥护者在各自国家开展恐怖袭击。此后,“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正面战场”上的失利,这些命令被进一步加强。失去了他们自称的“伊斯兰国领土”后,极端组织武装分子更难进入冲突区,因此,他们只能进一步呼吁支持者们在各自国家内部开展恐怖袭击——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些国家内部的恐怖袭击数量会大幅上升。开展这些恐怖袭击的人要么是极端组织支持者,要么是受其间接指使的罪犯。其中一些恐怖袭击是在“伊斯兰国”策划之后,由那些和“伊斯兰国”没有任何直接关系的罪犯进行的。
不过,近年来也有转好趋势。“伊斯兰国”导致的恐怖袭击数量在2016年达到峰值后,于2017年前6个月逐步下降。2014年“伊斯兰国”参与的恐怖袭击仅为10起,2015年上升到31起,2016年达到最高值43起,而2017年前6个月则降至14起。“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吃了败仗之后,影响力逐渐削弱,开展的恐怖袭击数量也呈现下滑趋势。
虽然这一转好趋势是令人高兴的消息,但人们还是对各国是否会遭受恐怖袭击感到担忧。自2014年起,恐怖袭击在法国越来越猖獗。近三年来,法国死于恐怖袭击的人数是OCED国家里最高的,占比达到43%。而且,92%的法国死亡人口都和“伊斯兰国”有关。
自从911之后,美国恐怖袭击案件一直相对较少,只有奥兰多“脉搏”酒吧枪击案较为严重,导致50人死亡,使2016年死于恐怖袭击的总人数上升至64人。相比于OECD国家,美国的恐怖袭击中有很多都是由单个袭击者开展的,且这一趋势正在加强。自2008年以来,单个袭击者在美国开展的恐怖袭击占总袭击次数的32%,其致亡人数占总致亡人数的28%。
OECD国家正加大投资,打击恐怖主义行为,但这转而引起“伊斯兰国”开展或指使更多人开展恐怖主义袭击,以抑制相关投资。2016年,在“伊斯兰国”参与的恐怖袭击中,有66%的都失败了;而在“伊斯兰国”指使的恐怖袭击中,近50%的也未能成功。
各国政府打击“伊斯兰国”恐怖袭击的能力正在增强,反映出OECD国家并非第一次遭受恐怖主义的危害。2014年之前,虽然尚未遇过任何和“伊斯兰国”相关的恐怖袭击,但各国都经受过其他形式的恐怖主义。1970年以来,OECD国家中,将近1万人死恐怖主义活动,其中2000年之前的占58%。1985年恐怖袭击导致的死亡人数是2016年的两倍多。2000年之前,大部分死于恐怖主义的人口都是由扎根于爱尔兰、西班牙等地的分裂主义引起的。
1970年以来,西班牙有超过1000人死于恐怖袭击,其中70%都是由于巴斯克祖国与自由党导致的,该党还曾在法国开展过恐怖袭击。OECD死于恐怖袭击的总人数中,英国占比为25%,达到2400人,其中大部分死于爱尔兰分裂主义团体,超过50%死于爱尔兰共和军。
近年来,激进的伊斯兰极端分子导致越来越多的死亡事件,和之前由分裂主义分子引起的恐怖袭击完全不同。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OECD国家第一次处理恐怖主义问题。历史表明,OECD国家都曾成功地应对恐怖主义带来的威胁,从而保障各国人民的安全。
编者按:该文章大量使用了经济与和平研究所发布的2017全球恐怖主义指数中的数据和分析。由于土耳其和以色列经受的恐怖主义威胁不能直接和其他OECD国家相比较,因此,报告中所称的OECD国家并不包括土耳其和以色列。以色列国内,大部分恐怖主义活动是由于更广泛的政治压力引起的,即巴以冲突。同样,在土耳其,大部分恐怖袭击是由库尔德分裂主义者或叙利亚冲突的流动影响造成的。1970年以来,土耳其和以色列国内死于恐怖主义活动的人数超过5000。
全球恐怖主义指数的交互地图与全文详见http://visionofhumanity.org。
本文经Creative Commons授权发表,标注来源后可转载。
作者:Camilla Schippa,经济与和平研究所总监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由世界经济论坛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翻译:达沃斯博客翻译小组•叶枫责编:刘博睿
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博客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