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城市比其他城市更好?
城市,人类称之为危机之中的栖身之所。然而什么样的城市是“好的城市”?人们还没有达成一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其中有些想法要更可持续一些。
眼下我们最紧要的,是讨论哪些原则是一个“好的城市”所必须的,并让普罗大众广泛参与到讨论中来。我们开展的项目“更好城市原则”即是以此为基础。该项目由柏林牵头,为上周于墨尔本召开的世界生态城市峰会提供了一个平台。
拓宽视野的需要
我们不能只是继续像现在这样,滔滔不绝地抛出一些高级概念。比如,IBM、微软、Big Tech等公司都把他们的资金——实际上是其他人的钱——投到了智慧城市的概念上。
Mercer group和The Economist都认为,宜居度是一个“好的城市”的关键。然而,他们描绘的指数仅仅是为了给公司提供参考,帮助他们决定在把管理人员调往更不适于居住的城市时应该支付多少薪水。这就引出了进一步的问题:“适于居住”是对谁而言的?
普遍的定义问题
那么,到底怎样才算是一个“好的城市”?
这要看你问的是谁了。回答有可能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宜居城市或者弹性城市。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适应性城市、碳中和城市,或者是爱心城市、包容城市、公正城市、和平城市、信息城市、网络城市。要是再算上繁荣城市、学习型城市和创新型城市,就更叫人眼花缭乱了。
把这些城市的形式都列出来后,问题就很清晰了。这些概念的定义要么只是侧重不同,要么本身就有缺陷,反映的只不过是每个人对“好的”事物各种各样的设想而已。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来了:这些不同侧重点之中,哪些是真正适用于“好的城市”的呢?
回答这个问题是很难的,部分是因为给这些城市的不同方面分配不同的指标是极其困难的。就因为一个城市是地中海气候,就可以说它更适合居住了吗?目前的宜居指数反映出来就是这样。
就因为一个城市“人造资产”(相对于自然资源)增长强劲,就可以说它更有弹性了吗?目前的“弹性城市”理论就是这样认为的。
是谁决定什么样的城市更好?
第三个问题是:是谁决定什么样的城市更好?
以上提到的原则也好、指数也罢,一般都是一些精英研究者制定出来的,但他们往往并不会去实地考察;或者是由一些团队,用一些未必准确的二手数据得出的。
如果一个城市离海边很远,不是地中海气候,那也没什么办法呀!
这些精英团队开发出来的这些指标数组(比如,宜居指数)的内部机制属于商业机密。指数的构建没有考虑到构建的过程所用到的数据具体能代表些什么。例如,有一个指数给泛悉尼地区哪些城市更好做了排名,其中一个关键指标代表的是离海滩或山区很近。
那么第四个问题自然就成了,我们如何组织那些关于“更好的城市”的意见,并给他们排出优先级。要考虑的方面太多了,我们要从无数可能的原则之中做出选择。
联合国在过去两年中开展的“新城市计划”就出现了这样的状况:上百条原则放在一起,呈现出的列表难以理解,世界上的城市对此也感到困惑。
更包容、更全面
我们的“更好城市原则”项目试图回应以上四个问题。作为“新城市计划”的补充,“更好城市原则”是一项由世界大都市联合会发起的企划,该协会长期以来保持与许多城市间的合作,意在制定一些指导更好的城市发展的基本原则。
以下这一组指标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这些原则不应该仅限于罗列出人们当前的不同关切,而是更是应该从人类处境的全局入手。
我们的出发点是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与社会生活的几个基本方面相关:
生态——城市与自然应保持高度融合。
经济——城市的经济建设应围绕其所有居民的社会需要。
政治——城市应着重加强市民参政议政。
文化——城市应积极、持续推进不同身份居民间的融合。
细分领域更加详细的进一步制定将以以上四条原则作为指导。
“更好城市原则”的革新之处在于:人们已经、并且将会继续讨论这些原则。这其中没有一条原则是一成不变、不可告人、令人困惑的,更不是什么商业机密。因此,这些原则是开放的对话的成果。
作者:Paul James,
Belinda Young,墨尔本大学,墨尔本可持续社会研究所Ecocity项目主管
Brendan Gleeson,墨尔本大学,墨尔本可持续社会研究所所长
John Wiseman,墨尔本大学,资深研究教授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由与The Conversation联合发表,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原文链接
翻译:达沃斯博客翻译小组·李雪
责编:刘博睿
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博客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