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过自然受益型经济系统转型,到2030年可创造1.9万亿美元的新增商业价值与8800万个就业机会

已发布
2022年01月16日
2022
分享

Public.affairs@weforum.org

  •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的三分之二因为自然损失而面临风险
  • 这份新报告专注于分析中国保护自然的做法对经济的积极影响
  • 自然受益型的经济行为,即能够使生物多样性实现正增长的做法,到2030年可以创造1.9万亿美元的新增商业价值与8800万个工作机会
  • 中国拥有引领全球新绿色经济转型的独特机遇,并将带来长远的影响
  • 阅读完整中文英文报告

瑞士日内瓦,2022117——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的三分之二,即近9万亿美元,因为自然损失而面临风险。到2030年,实现中国经济转向“自然受益型”可以带来1.9万亿美元的新增商业价值,并创造8800万个就业机会。

“企业可以在人、地球和商业利润之间建立起良性循环。投资于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将更好地确保可持续的业绩和繁荣。中国企业可以利用技术和创新,同时采用和推广联合国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共同为中国塑造一个更有韧性、更美好的未来。”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Gim Huay Neo表示。

这份与责扬天下(GoldenBee)合作的新报告显示,通过在三个关键社会经济系统采纳新的商业实践,可以创造重要的商业机会:食物、土地和海洋利用;基础设施和建成环境;能源和开采。这三个系统相互关联,可释放出尚未被挖掘的经济潜力。

报告展示了在中国这三个社会经济系统迄今为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案例研究,并为加速转型提出了建议。

  • 食物、土地和海洋利用系统:到2030年,六项转型措施可以创造近5,650亿美元的额外年收入,并创造3,400万个新就业机会。其中一项关键措施是生态旅游,预计将在中国创造约530亿美元的新增商业价值,是加快生态系统恢复并避免陆地和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转型中最大的商业机会。
  • 基础设施和建成环境系统:到2030年,这一系统的五项转型措施可以增加约5,900亿美元的年收入,并创造3,0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该系统转型中的一个关键机会是促进智慧停车行业的发展——2020年,这还是一个940亿美元的市场,但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约2,190亿美元。
  • 能源和开采系统:到2030年,四项转型措施可以创造近7,400亿美元的额外年收入和2,3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改善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到2030年可在中国创造1,220亿美元的商业价值和超过370万个就业机会。

“自然对于中国的持续繁荣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既是中国'生态文明'愿景的核心,又与中国的气候行动有着紧密联系。自然损失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风险,但这份报告表明,'优先考虑自然的繁荣',并立即采取坚定的行动,可以确保我们的经济、社会和气候目标得以实现,同时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表示。

报告还表明,通过实现“生态文明”愿景、实施新的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中国能够为引领全球向碳中和与自然受益型经济转型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经济转型的潜在收益占全球商业机会和新增就业机会的近20%。随着全球进入到一个决定性的十年——对自然和气候立即采取行动,中国政府和企业需要紧密合作,提振全球对生物多样性承诺的雄心,推动政策和法规改革,引领技术创新,调动资金投入。

“中国能够在引领全球转向自然受益和碳中和的经济模式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的东道主,中国积极发挥领导力,通过采用综合办法提升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韧性。”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表示。

关于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

作为一个促进公私合作的国际组织,世界经济论坛已经走过50多年的历程。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将在年初将各国领导人汇聚一堂,就全球最紧迫的问题交流看法、见解以及计划。此次会议将提供一个平台,加快建立为应对共同挑战所需的伙伴关系,并塑造一个更可持续且更具包容性的未来。了解有关议程的更多信息,可观看直播或点播会议

编辑参考:

阅读英文中文报告,了解论坛的自然行动议程

了解论坛影响力,探索论坛战略洞察平台

阅读论坛议程汉语 | 日本语

关注论坛的Twitter账号@wef@davos | Instagram | LinkedIn | TikTok | Weibo | Podcasts
成为论坛的Facebook粉丝

观看论坛视频,查看论坛照片

订阅论坛新闻稿播客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世界经济论坛博客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站点地图

© 2024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