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将有9.2亿个岗位可以完全远程工作

远程工作正在兴起: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发布的白皮书预测,到2030年,将有9.2亿个岗位可以完全远程工作。 Image: Unsplash/Rivage

分享:
A hand holding a looking glass by a lake
众源式创新
现在加入 ,用我们的数字众源平台来实现大规模的影响力
  • 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发布的白皮书《发挥全球数字就业的潜力》指出,全球数字就业能够促进劳动力供需平衡。
  • 白皮书为计划招聘远程工作者的组织提供了一个克服技术、专业和伦理问题的框架。
  • 解决方案之一是通过公私合作来筹措资源并分担经济压力。

在21世纪20年代早期,全球数百万人迎来了工作模式的变革。尽管商界可能还没有需求,但疫情让我们了解了远程办公(WFH)。如今,对许多人来说,远程办公已经成为常态,或至少是工作的一部分。

我们不仅认识到坐在餐桌前办公一样可以卓有成效,还开发了云计算、桌面视频会议和人工智能(AI)等前沿的数字技术。这些技术使我们能够和地球另一端的同事合作,仿佛他们就坐在办公室的另一侧一样。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和凯捷数字技术顾问合作的最新研究,如果运用得当,这些新的工作模式可以带来效益。世界经济论坛的白皮书《发挥全球数字就业的潜力》预测,到2030年,可以完全远程工作的岗位将从如今的7.3亿个增加到9.2亿个。

数字劳动力的人口变化

不仅远程工作的人数发生变化,白皮书还发现,越来越多拥有合适技能和资质、能够胜任远程岗位的人在中低收入国家工作。这使存在技能差距的国家有机会远程雇佣员工以填补职位空缺。

世界经济论坛的《高管意见调查》收集了1万多名高管对各国掌握多种技能人才的供应情况的评分——从最低1分(技能供应最少)到最高7分(技能供应最多)。

较低收入国家的远程工作者可以帮助缩小技能差距。 Image: 世界经济论坛《发挥全球数字就业的潜力》

例如,根据上表的数据,德国和比利时的调研得分仅为4.3分(满分7分),雇主较难雇佣到足够的拥有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员工。这些国家的劳动力利用不足率也相对较低,也就是说,可用于填补职位空缺的人更少。但约旦(5.8分)和沙特阿拉伯(5.3分)拥有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过剩,有更多能够投入工作的人。

哪些领域最适合远程工作?

最新的白皮书以2024年1月发表的研究《全球数字就业的兴起》为基础。这一研究调查了到2030年最有可能实现远程工作的领域。

到2030年最有可能雇佣远程工作者的领域。 Image: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数字就业的兴起》

如上表所示,会计、法律和金融领域存在许多可以远程工作的岗位。IT服务行业也可能雇佣远程工作者,其他还包括卫生、营销、广告和传播、网络安全及相关领域等。

克服障碍并降低风险

世界经济论坛 Image: 全球数字就业的增长将需要技能培训和技术解决方案。

想要远程工作的员工面临的障碍之一是获取公司的计算机硬件和连接员工的高速网络服务。针对硬件,解决方案之一是允许员工使用私人设备。但在一些国家(如尼日利亚),只有38%的家庭拥有电脑。在巴西等国,政府正提供支持以提高电脑拥有率。

投资基础设施以搭建高速网络是推动全球远程工作的另一优先事项。白皮书建议“通过公私合作来筹措资源并分担经济压力”。

此外,分布在全球的工作团队面临工资下降的压力以及工作生活平衡问题。为了确保雇主开出合理的工资,有必要保证全球数字劳动力旨在吸引人才而非节约成本。

为了更好地促进远程工作的工作生活平衡,白皮书建议“通过职业支持、鼓励社区参与等举措推动创造包容的工作环境,这对于提高员工幸福感和满意度至关重要”。

本文作者:

Elselot Hasselaar,世界经济论坛工资和创造就业总负责人、技能和学习教育临时总负责人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狄陈静

编辑:王灿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分享: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全球议程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您可以随时点击我们电子邮件中的链接取消订阅。 了解更多详情,请查看我们的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Sitemap

© 2024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