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

国际刑警组织警告:技术发展滋长金融诈骗,“杀猪盘”日益猖獗

“杀猪盘”骗局遍布全球,而这一犯罪活动在亚洲最为猖獗。 Image: 国际刑警组织

Spencer Feingold
Digital Editor, World Economic Forum
Johnny Wood
Writer, Forum Agenda
分享:
我们的影响力
世界经济论坛为 加速 网络安全 行动做了什么?
A hand holding a looking glass by a lake
众源式创新
现在加入 ,用我们的数字众源平台来实现大规模的影响力
  • 国际刑警组织称,包括投资欺诈和人口贩卖在内的数字骗局日益增多。
  • 新技术在全球的广泛应用是导致诈骗增加的原因之一。
  • 2023年,全球诈骗案的涉案金额超过1万亿美元。

根据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的一份新报告,公众对新尖端技术的逐渐接受让网络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导致金融诈骗案件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

上个月,国际刑警组织发布了全球金融诈骗评估报告,发现技术“能使有组织犯罪集团更容易在全球范围内锁定受害者”。报告指出,犯罪分子正越来越多地使用所谓的“杀猪盘”式欺骗策略,即先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再窃取他们的财产。这个词得名于把猪养肥再宰杀的概念。

“杀猪盘”骗局通常会利用人际关系的弱点和设计投资计划(骗局)为来欺骗受害者。这些骗局通常还涉及加密货币,因为并非所有执法机构都有能力追踪加密货币。

报告称:“人工智能(AI)、大型语言模型和加密货币的使用,加上网络钓鱼和勒索软件即服务的商业模式,使得诈骗活动变得更加复杂和专业,这些活动不需要依赖先进技术技能,而且成本相对较低。”

犯罪网络

国际刑警组织的这份报告是专门为执法部门准备的,报告指出,“杀猪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人口贩卖,受害者被迫从事犯罪活动。

这种人口贩卖诈骗越来越引起人们担忧,尤其在美洲。例如,2023年12月,南美洲和中美洲的数百名受害者在通讯应用和社交媒体平台上受到诱骗,以为能获得对方承诺的高薪工作,最后却被迫进行金融诈骗犯罪活动。

国际刑警组织秘书长于尔根·施托克(Jürgen Stock)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金融诈骗泛滥如流行病,导致许多人,通常是弱势群体,和大量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诈骗。”

他补充道:“技术的变化以及有组织犯罪规模和数量的迅速增加,催生出一系列新型诈骗方式,无辜的人、企业甚至政府纷纷中招”。

网络金融诈骗趋势

全球金融诈骗的主要趋势包括投资诈骗、预付款欺诈、婚恋诈骗和商务电子邮件诈骗。国际刑警组织的报告指出,这类犯罪大多为团伙协同作案,他们或高度协调,或联系松散。据全球反诈骗联盟(Global Anti-Scam Alliance)统计,2023年,诈骗受害者被罪犯窃取的金额超过1万亿美元.

“杀猪盘”骗局在全球大部分地区都很普遍,但亚洲是此类犯罪活动最为猖獗的地区。以东南亚电信诈骗为主的犯罪团伙经常以欧洲的受害者为目标,进行各种类型的金融诈骗。

国际刑警组织还指出,美洲的犯罪集团一般偏向实施冒名顶替、婚恋诈骗、技术支持欺诈、预付款和电信诈骗等犯罪。而在非洲,商务电子邮件诈骗仍是最常见的金融犯罪趋势之一。

遏制诈骗罪犯

世界经济论坛的《2024年全球风险报告》将前沿技术的负面影响、网络不安全和非法经济活动列为全球经济面临的短期和长期威胁。但一些现存机制可以帮助我们遏制网络金融诈骗。

专家指出,加强跨部门和跨国信息共享是打击网络金融犯罪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要消除犯罪者的避风港,加强数据收集和分析,帮助侦查和预防跨部门和跨国金融犯罪。

斯托克继续表示:“我们还应鼓励举报金融犯罪的行为,投资执法能力建设和培训,这样才能制定更有效和真正全球性的应对措施。”

2023年1月,为更好地了解网络犯罪生态系统,世界经济论坛的打击网络犯罪合作联盟(Partnership Against Cybercrime)成员发起了“网络犯罪地图册”(Cybercrime Atlas)倡议。这一倡议旨在压缩网络犯罪分子的活动空间,绘制能体现犯罪行动、结构和网络的网络犯罪地图。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杰里米·尤尔根斯(Jeremy Jurgens)在一份声明中称:“网络犯罪地图册是一项合作研究倡议,是为了收集整理并对比有关网络犯罪生态系统和当今主要威胁来源的信息,其得出的深刻见解有助于加强私营部门与执法部门之间合作,应对网络犯罪。”

本文作者:

Spencer Feingold,世界经济论坛公共参与部门数字编辑

Johnny Wood,论坛议程撰稿人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孙芊

编辑:王灿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分享: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全球议程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你可以随时使用我们电子邮件中的链接取消订阅。 欲了解更多详情,请查看我们的 隐私政策.

Strategic Cybersecurity Talent Framework

关于我们

会议

媒体

合作伙伴和会员

  • 加入我们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 2024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