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心理健康

倦怠是一种流行病,为什么我们不开诚布公地谈一谈?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84%的千禧一代在当前的工作中经历过倦怠。

Dominik Breitinger
Project Lead, Climate Governance and Finance, Global Leadership Fellow, World Economic Forum
分享:
我们的影响力
世界经济论坛为 加速 健康与心理健康 行动做了什么?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心理健康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A hand holding a looking glass by a lake
众源式创新
现在加入 ,用我们的数字众源平台来实现大规模的影响力
实时追踪:

心理健康

“压力”一词——源自拉丁语“stringere”,意思是紧压、触摸或伤害——本身并不是一个负面的词。在适当的情况下,积极的压力和肾上腺素可以使我们更强大、更快乐、更健康。然而,在某些工作环境中,长期压力则会引发焦虑、疏离感和疲惫,从而导致倦怠。

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近五分之一的儿童或青少年,以及四分之一的成年人将在其人生的某个阶段受到倦怠的影响。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尤为普遍,以至于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倦怠综合征列入全球公认的疾病清单, 并将其定义为“尚未得到有效管理的长期工作压力” 综合征,“包括精疲力竭或疲惫的感觉,从而导致不想上班、降低专业效能。”

盖洛普对7500名全职员工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四分之一的员工“经常”或“总是”在工作时感到倦怠,近一半的人表示“有时”会有这种感觉。这一趋势在年轻人中尤为明显。德勤在美国进行的一项关于工作场所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84%的千禧一代在当前的工作中感到倦怠。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

虽然还没有计算出职业倦怠造成的全球经济负担,但据估计,到2030年,全球精神疾病的成本将增长到16万亿美元,部分原因是职业倦怠综合征的增加。

在庆祝“世界精神卫生日”之际,我们不妨了解一下倦怠的驱动因素。

倦怠:21世纪的职场病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世界——数字互联、尖端技术和社交媒体据说可以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更快、更有效率。但规模更大的数字化也导致了严重的疏离感;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被“害怕错过的感觉”(FOMO)和社交媒体焦虑所取代。

医学研究表明,我们与自己、与他人,以及与自然世界的联系可提高我们的健康感和幸福感。相反,当我们失去这项联系感,焦虑、抑郁和倦怠的感觉就会频繁造访。

您读了吗?

随着变革步伐加快,企业机构必须用更少的资源生产更多的产品。这也许是让人最强烈地感受到倦怠的地方。同比业绩标准不断加码,却没有对人力成本进行必要的反思。

盖洛普对员工倦怠主要原因的调查发现,倦怠的主要诱因与员工对努力工作和高绩效的期望值关系不大,但与个人的管理和待遇关系更为密切。

工作量过大、不合理的时间压力、职责不明确、缺乏来自管理层的沟通和支持,以及工作中受到不公平待遇——这些都是导致倦怠的最主要因素。当员工说自己“经常”或“总是”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所有的工作时,他们感到高度倦怠的可能性就会降低70%。同样,当员工强烈认为自己在工作中经常遭受不公平待遇时,他们感到倦怠的可能性要高出2.3倍。

在所有提供支持和帮助的环境中,工作环境对倦怠做出建设性反应的能力最差,只有27%的主管对工作倦怠做出积极反应,只有三分之一的同事提供必要的支持。

女性更容易感到倦怠,部分原因是雇主无法控制的因素,例如自卑感、工作场所外的劳动分工不合理。然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利的工作环境——这对女性造成的打击要比对男性造成的打击更大,其中包括职业晋升机会更少、更有可能担任位低权轻的职务。

对抗恐惧文化

解决职场倦怠的标准方案还处于萌芽阶段。受这种疾病影响的人往往不会说出来,因为害怕受到谴责或感到羞耻。这种恐惧文化影响了这种疾病的早期识别,并使患者更难重新融入工作环境。

如果你在情绪、精神或身体上感到筋疲力尽,或者在工作中感到灰心,沮丧,愤世嫉俗或焦虑,那么可能是时候对自己进行自查了。如果倦怠得不到有效缓解,它会转化为恐慌症、消化问题、心脏病、免疫系统紊乱、偏头痛、抑郁症,在最极端的情况下,甚至还可能导致自杀

在我们迈向快节奏的科技时代时,我们以机会平等和高效而感到自豪。但是千万不要忽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重要性。一旦我们意识到倦怠已成为职场流行病,我们就可以选择更健康、更快乐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作者:

Gill Cassar,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领导力研究员,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项目负责人

Dominik Breitinger,界经济论坛全球领导力研究员,气候治理与金融项目负责人

本文由世界经济论坛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编辑:刘宇彤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话题:
健康与心理健康工作与未来
分享: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全球议程

议程 每周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你可以随时使用我们电子邮件中的链接取消订阅。 了解更多详情,请查看我们的 隐私政策.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课程,通过训练预防青年心理健康问题

Maya Raichoora and Asheesh Advani

2024年9月1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Sitemap

© 2024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