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vil Society

比起金融包容性,身份包容性更是当务之急

分享: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人权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A hand holding a looking glass by a lake
众源式创新
现在加入 ,用我们的数字众源平台来实现大规模的影响力
实时追踪:

包容性增长

在这个断裂的世界,金融包容性对于建立共同的未来至关重要。开放获取金融服务的途径是向人们提供改善生活的工具的基础。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有很多的工作为包容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基础。首先是连接网络;现在我们在研究全球连结,接下来要做的是身份认证。

谈及金融服务,我们更倾向于认为我们身份的证明始于诚信部门或是银行,这是建立一个诚信记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但是,这一点很重要:身份认证和金融服务交织在一起。

全球范围内有11亿人没有记录在案的身份证明的文件,如果我们想要正确理解财务方面的问题,那么这个事情必须要得到解决。这完全是在可能的范围内——现有的技术可以帮助获取身份,从而能实现金融包容。

几乎所有的政府部门都认可身份包容性带来的好处。这是一个经常被引用的事实:身份包容度每提高1%,能够实现GDP3.6%的增长。因而,到2030年,为每个人提供合法的身份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部分,这并不奇怪。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实现这一点呢?首先我们要克服一些误解。

你的朋友无法“定义”你

你的关注、喜欢或是转发也同样不能“定义”你。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是特别关注“合法身份”这一项目的。你的合法身份由出生证明、身份证或是护照等身份证明文件标明。它不同于你的社交身份(比如Facebook,那是你的喜好和偏爱的集合)和你的职业身份(比如领英,那是你的学术和职业历史)。

你的合法身份让你的个人资料具备可信度,这些信息可以唯一标识定义你——通常是你的生日(Date of birth)、姓名(Name)和地址(Address),我们称之为你的DNA。这是你需要向监管机构提供的个人信息,以便在出现违规情况下能够保证遵循法律程序执法。

社会身份本身并不够充分。一方面来说,社交媒体在发展中国家并不普及——比如,只有12%的亚洲和非洲人可以连结Facebook。但是即使你有权访问,你也只需要一个电子邮件地址就能够创建社交个人资料。虽然这可能足以用自己宣称的样子取信于Spotify(瑞典音乐串流服务系统),但是这样的信息绝对不能让你通过受监管企业获取融资渠道。像推特和Facebook这样的平台上的虚假账户激增的现象表明,合法身份不能简单地依赖于你的社交账号的集合。身份证明需要成为一种强大的、标准的、全球认可的信号。

你不必数字化

人们越来越关注“数字身份”,但这不是身份证明文件,这种纯粹的数字身份证明应该存在于我们的电话上,或是与我们的电子邮件地址绑定。苹果的Face ID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这并不是实现包容性身份标准的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途径。

*在欧洲、美国等地,智能手机的使用更加普遍,在发展中国家则普遍性较差

区分数字身份和身份的数字化是十分重要的,毕竟,iPhone上的身份对于全球三分之二的不拥有智能手机的人来说并非是一个现实的解决方案。为了保证每个人都拥有合法身份,身份证明文件的成本效益要比其他途径更高。关键在于数字化这些身份证明,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访问网络世界。你的身份形式(数字或是其他)基本上是无关紧要的。它只需要让你通过数字身份安全地证明你是谁(而不是需要你自己证明自己),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接近身份包容的目标。

不需要政府的介入

向公民提供合法身份证明是政府的义务。在最发达的国家,出生证明、护照或是身份证由政府部门签发。但是,如果中央当局不愿意,不能或是无法提供被信任的合法身份证明,一种基础的方式已经被证实为有效的替代了。在去年举行的KNOW ID大会上,大家曾热烈地讨论数字身份的未来,我的公司Onfido(Onfido是2012年创办于英国伦敦的软件公司,提供图片为基准的身份认证服务)分享了一个在尼日利亚的Eti-Oni村进行的一项案例研究。Onfido通过投资100美元购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和便携式打印机,从而得以签发当地的纸质身份证明,以帮助当地居民获得非政府组织提供的卫生服务。

事实上,很多新兴的模式正在脱离集中模式——新的科技如区块链可以实现分散式身份证明框架。这很容易理解为什么非集中式系统会更有吸引力。最近印度的Aadhaar(印度2016年实施的身份识别项目,通过指纹采取和虹膜扫描生成全国身份号码)黑客袭击中,超过十亿条的Aadhaar数据只需要8美元便可以访问,这凸显了集中模式在漏洞和隐私方面的局限性。Aadhaar事件也表明,自主身份也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你不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如今的技术进步意味着我们现在能够提供比以往更加安全和可扩展的方式来发布和验证身份了。但是这些方式还未被金融机构们采用为标准,许多的金融机构需要人们通过当地的银行分行进行身份验证。这种做法可以追溯到17世纪。

现在,以科技为基础的身份验证可以完成得更好,它可以检测文件中不能被肉眼捕捉的数据篡改。因此,继续依赖于面对面身份验证的黄金标准是违反社会进步的本质的——这种方式不方便,也缺乏效率,同时还将无身份证明的群体排除在外。

在日益不平等的世界中促进合作需要一个赋予每个人参与全球经济的权利的战略。虽然新的科技可以推动身份包容性,但这不仅仅是一个需要科技来解决的问题,还是一个需要来自个人、公众和国际发展社区的更广泛的努力来共同攻克的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身份包容性是通往共同的未来的第一步,接下来才会是金融包容性。

作者:Husayn Kassai,Onfido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由世界经济论坛博客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翻译:胡静璇

责编:张智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话题:
Civil SocietyFinancial and Monetary Systems
分享: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全球议程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你可以随时使用我们电子邮件中的链接取消订阅。 欲了解更多详情,请查看我们的 隐私政策.

更多关于 Civil Society
查看全部

Engaging Affected Stakeholders: Guidance for Board Members on Human Rights

Sean Fleming

2021年3月5日

关于我们

会议

媒体

合作伙伴和会员

  • 加入我们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 2024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