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程文章

探索论坛最新的观点文章、领导人在商业、政治和公民社会方面的及时分析和释疑。

3,696 文章

李强在第十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全文)

在第十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2024年6月25日,大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李强 尊敬的杜达总统, 尊敬的范明政总理, 尊敬的施瓦布主席, 尊敬的各位国际组织负责人,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与各位新老朋友相聚在美丽的大连,共同出席第十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嘉宾和媒体朋友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 这是时隔五年后,夏季达沃斯论坛再次在大连举办。回顾过去的五年,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发展面临重要关口,未来何去何从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这次年会以“未来增长的新前沿”为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相信大家对于探索增长新前沿的意义和价值都有一定的思考和体会。在这里,我有三点想法,愿与大家分享交流。 第一,正视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增长困境。疫情以来的这几年,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预测,今后几年世界经济可能维持中低速增长,总体低于疫情前水平。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既有疫情冲击、通胀高企、债务加剧等阶段性因素影响,也与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密切相关。从长周期看,自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蒸汽机、电力、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三次工业革命,极大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每次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都迎来一轮爆发增长期。同时,随着既有技术模式释放动能的减弱,世界经济增长也会逐渐步入一个瓶颈期。这种内在变化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宏观上,表现为经济增速放缓,世界经济的蛋糕不再那么容易做大;在中观上,体现为投资收益下降,规模经济效应减弱,越来越多的商业领域由“蓝海”变成了“红海”;在微观上,则是不同主体间竞争加剧、“内卷”增多。基于存量的你争我夺,也一定程度导致了逆全球化抬头、地缘冲突加剧等问题。 面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困境,各国如果只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不顾及他人利益,甚至不惜“开历史倒车”,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只会抬高经济运行成本、割裂地区之间经济联系、激化矛盾和纷争,把世界各国拖入争抢蛋糕而蛋糕越争越小的恶性循环。中国人常说“风物长宜放眼量”,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选择应该是以更高远的视野、更宽广的胸襟来对待发展问题,在共同做大蛋糕中寻求自己的合理利益,既为世界经济注入持久动力,也为自身发展打开一片新天地。 第二,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摆脱增长困境需要开辟新的动力源。我们欣喜地看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不少领域已点亮星星之火,未来增长的新前沿已经初现端倪。从技术层面看,本轮科技革命以智能、绿色、健康为主要方向,新一代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等快速发展,既为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等人类社会重大挑战探索新路径,也显著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率,引领和创造出新的巨大需求。从产业层面看,前沿技术多点突破、相互融合,深刻改变传统生产函数,推动生产力水平实现新的大幅跃升,催生出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生物医药等新领域新赛道,有望培育出多个规模超万亿美元的支柱产业。从商业模式层面看,与科技革命相适应,经济、产业组织方式加速演变,呈现出平台化、网络化、泛在化的特点,在线服务、反向定制、智能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涌现,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也为人人参与其中提供了公平可及的机会。总的来说,一批具有爆发潜力的前沿技术和产业正处在呼之欲出、“化茧成蝶”的前夜,给世界经济步入新一轮上行期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面对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大潮,各国都在进行前瞻性谋划和布局,中国也进行了积极探索。这些年,我们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动能,既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也为各国企业创造了更大合作空间。中国新产业的快速兴起,顺应了全球科技革命、绿色发展的大势。我们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在前沿领域率先布局、持续投入,历经多年浇灌培育,一批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和产业脱颖而出。特别是我们致力于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派,坚定不移推进“双碳”目标,积极发展新能源等绿色产业。中国的水电、风电、光伏、在建核电装机规模等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中国企业生产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首先保障了国内需求,同时也丰富了国际市场供给,缓解了世界通胀压力,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中国新产业的快速兴起,根植于自身独特的比较优势。中国拥有14亿多人的超大规模市场、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丰富的人力人才资源、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再加上消费者对新技术接受度较高,为企业创新和产品迭代搭建了宽广舞台。规模经济效应的持续显现,能够有效摊薄企业创新成本,容纳不同技术路线、商业模式竞相成长,这也是中国新兴产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根源所在。中国新产业的快速兴起,彰显了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企业处在市场最前沿,对需求变化的感知最敏锐,进行创新的愿望也最强烈。我们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破除限制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的不合理规定,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创新活力充分释放。中国市场是开放的大市场。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在公平的赛道上同台竞技、交流合作,成为推动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新产业新动能快速成长,有力支撑了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一季度同比增长5.3%、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继续稳中向好,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 第三,开辟未来经济发展的广阔蓝海。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我们将始终把握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大方向,乘势而上、大胆探索,共同打造新的发展空间。借此机会,我提四点倡议。 一是深化科技交流合作。科技要素是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而重大科技进步往往来自于持续研究积累和广泛合作。在开辟新前沿的过程中,不应该是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而应该是你追我赶的共同成长。小院高墙圈不住对手的发展,只会困住自己的手脚。我们应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为科技创新营造开放、公正、非歧视的环境,让一切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二是厚植绿色发展底色。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未来增长首先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增长。我们应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和原则框架,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履行好各自减排责任,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增长,而迟缓绿色转型步伐,也不能以“绿色环保”为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绿色转型本身也蕴藏着巨大发展潜能,我们应共同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打造更多绿色经济增长点。 三是维护开放市场环境。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只有在开放中互动交流、取长补短,才能不断拓展发展边界,发现和开辟新的前沿。可以说,国际合作的深度支撑起人类发展的高度。我们应敞开胸怀、紧密协作,摒弃阵营对立,反对脱钩断链,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引导推动全球化健康发展,汇聚世界经济增长强大合力。 四是促进包容普惠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可能引发结构性失业、贫富分化加剧、科技和智能鸿沟等问题。我们应统筹好发展和治理,针对前沿科技和产业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等,及时完善相关法律及治理框架,努力实现惠及面更广、包容性更强的发展。做好针对弱势群体的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让创新成果造福更多国家和人民。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发展永无止境,探索亦无止境。我们愿与各国一道,携手共进、扬帆远航,共同推动世界经济这艘巨轮驶入广阔蓝海,共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 预祝本届年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Li Qiang

2024年6月26日

Press Briefing and Issue Briefing Schedule 新闻发布日程(实时更新)

Press Conference: Meet the Co-Chairs of the 2024 Annual Meeting of the New Champions

Hao Wang

2024年6月24日

自然与生物多样性

为什么利用自然资本应对自然危机尤为关键?

从地缘政治动荡、日益严重的两极分化到生活成本危机,一系列全球性危机占据了我们有限的注意力,要求我们采取行动。

Chunquan Zhu and Shivin Kohli

2024年6月22日

蔚蓝地图:用排放报告数据助力全球绿色转型

为了帮助实现《巴黎协定》气候目标,大型公司和金融机构正在加大降碳减污力度,努力在发展中实现零碳与自然受益转型。然而,供应链中的范围3排放仍是巨大挑战,需要全球合作应对。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中心,中国在环境监测和信息披露方面的进展备受瞩目。在中国,掌握细颗粒度的动态企业环境数据将有力推动全球生产、采购及投融资活动的绿色化进程,同时也为未来构建区域乃至全球环境数据基础设施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Ma Jun and Changhua Wu

2024年6月22日

影响下一代全球价值链的五大趋势

考虑到全球干扰因素,决策者认为重组全球价值链有助于增强韧性。不过,人们在实施经验教训方面仍有滞后,造成了一种准备充足的假象。世界经济论坛与科尔尼咨询公司共同开展的研究明确了影响下一代价值链的五大趋势。论坛新发布的白皮书对300多位全球运营高管进行了调查,并与30位高管进行磋商,揭示了全球价值链重组的现状,并为制造商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最策略手册。阅读完整白皮书请点击这里。

Kiva Allgood and Per Kristian Hong

2024年6月21日

商业银行如何推动实现自然受益型未来

创建自然受益型未来已成为人类社会的迫切需要和共同目标。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2014年至2023年是全球气温最高的十年,而2023年更是过去174年中最炎热的一年。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事件密切相关,并有着“危机乘数”的作用,干旱、洪水和火灾等极端天气事件将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破坏,并加剧全球经济的脆弱性。

Gu Shu

2024年6月21日

释放开放式创新潜力,促进企业全球化发展

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竞争日趋激烈,对全球化经营造成了严重冲击。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最新研究显示,制造业外国直接投资在新冠疫情爆发后的三年内复合年增长率为-12%。与此同时,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还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也仅为2.6%,仅略高于经济衰退的临界值2.5%。世界经济论坛5月发布的《首席经济学家展望》显示,首席经济学家普遍对2024年的经济前景持审慎乐观态度。

Li Dongsheng

2024年6月20日

教育与技能

2024年亚洲大学排名揭晓,中国有哪些大学上榜?

教育、科学和技术是推动“亚洲世纪”真正到来的核心催化剂。“亚洲世纪”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观点:全球政治、经济重心将不可逆转地从西方转向东方,二十一世纪的主角将属于亚洲国家。随着21世纪的前四分之一即将过去,分析来自33个亚洲国家700余所大学的新数据,能够为了解广阔的亚洲大陆的不断变化的动态提供重要见解。

Phil Baty

2024年6月17日

气候行动

这7大地球系统压力正在威胁全球安全

随着21世纪中期的临近,全球安全形势变得愈发复杂和严峻。乌克兰、中东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的冲突不仅阻碍了国际维和的努力,还加剧了人道主义危机,引发了民间抗议。

Rod Schoonover

2024年6月16日

城市转型

共享出行将是下一次公共交通革命吗?

挪威因其成功的电车激励措施饱受赞誉。如今,电车几乎占挪威新车销量的90%,但这仍然没有解决市区交通堵塞、噪音和事故等问题。事实上,电车的成功反而对公共交通造成了威胁,造成交通停滞。挪威需要重新考虑私家电车的问题,各国也需要讨论如何刺激出行以实现《巴黎协定》目标。

Lars Christian Grødem-Olsen and Nils Fearnley

2024年6月12日

1 / 247

关于我们

会议

媒体

合作伙伴和会员

  • 加入我们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 2024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