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心理健康

孩子上网不听劝?家长做好这3件事才能助其敞开心扉

接受调查的年轻人表示担心自己在社交媒体上发的帖子得到的赞不够多。 Image: Pexels/cottonbrostudio

Andy Phippen
Professor of IT Ethics and Digital Rights, Bournemouth University
分享:
我们的影响力
世界经济论坛为 加速 健康与心理健康 行动做了什么?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心理健康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A hand holding a looking glass by a lake
众源式创新
现在加入 ,用我们的数字众源平台来实现大规模的影响力
实时追踪:

科技与创新

  • 人们普遍认为,上网对年轻人的心理健康有害;
  • 英国一项长期研究项目近期进行了阶段性调查,研究人员与大约1000名年轻人谈话,探讨数字技术对其情绪健康的影响;
  • 研究发现,在网络生活方面,年轻人所担心的问题与其父母和其他成年人所担心的问题之间存在脱节;
  • 年轻人认为,大人要想提供帮助做这三件事就可以了:倾听、理解、不妄加评判。

一个17岁的孩子跟我说,“在这种事上我不听大人的话。”

我们当时正在讨论数字技术会对他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这是我与同事在英格兰西部开展的一个长期项目的阶段性调查。该项目旨在了解年轻人的心理健康,包括数字技术对其情绪健康的影响。

人们普遍认为,上网对年轻人的心理健康有害。但是,我们刚开始做项目没多久就意识到这种说法没什么支撑性证据。在对社交媒体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做出几项深入研究之后,我们发现,这一影响很小,很难得出明确的结论。

我们想知道年轻人的心理健康是否会受到影响以及是如何受到影响的,以便为他们提供帮助。在项目过程中,我们与大约1000名年轻人进行了谈话,并发现,在网络生活方面,年轻人所担心的问题与其父母和其他成年人所担心的问题之间存在脱节

年轻人对我们说,大人倾向于单向灌输上网的危害,还会对这些问题“大惊小怪”。年轻人告诉我们,大人对网络危害的看法不能代表自己的想法。大人总是说教,而不会想要知道年轻人的真实上网体验如何,这让年轻人感到很沮丧。

共同担心的问题

年轻人告诉我们,他们担心的问题包括网络霸凌等各种形式的网上冲突。他们也害怕错过群聊对话,错过其他人发布的生活动态。他们还会担心自己的帖子没其他人的赞多。

但媒体在报道严重的网络危害时,往往不会提到这些。媒体更倾向于关注网络违法行为,例如儿童性诱拐、泛滥的色情内容等。媒体在报道人们的社交媒体使用情况时,也倾向于通过原本用于其他成瘾行为的语言来进行描述。

因此,父母在与年轻人交谈时,可能会过度关心,觉得网上的坏人离孩子很近,或者认为孩子经常在网上浏览有害或非法内容。这并不奇怪。

年轻人对上网安全的担忧与其父母往往不一致。 Image: Unsplash/kaitlynbaker

我们对年轻人的上网经历进行了为期几年的调查最新得出的分析结论来自8223份问卷结果。我们问的其中一个问题是:“你是否曾因网上发生的事情而产生消极情绪?”虽然各年龄组之间的答案存在差异,但我们发现答案为“是”的年轻人大约占30%。换句话说,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年轻人从未在网上有过不愉快的经历。

同时,这30%的人所提到的相关上网经历往往与媒体所报道的极端案例不同。我们通过对受访者的回答进行分析,发现这种消极情绪更有可能来自于同龄人的辱骂和时事新闻报道。

这种认知上的脱节意味着年轻人不会愿意与大人讨论自己担心的问题。他们害怕被指责,害怕大人过度反应,又或者害怕跟大人谈心会让问题恶化。被求助的成年人需要向孩子明确,这些事不会发生,并且大人可以向他们提供帮助。

如何提供帮助

在我们目前为止所开展的工作中,年轻人不断告诉我们,大人要想提供帮助做这三件事就可以了,分别是:倾听、理解、不妄加评判。

进行对话很重要,对年轻人的网络生活表现出兴趣也很重要。这些对话不一定是对抗性的。父母如果因为看到了关于年轻人和网络危害的媒体报道而感到担忧或恐慌,不要一上来就问孩子:“你是不是也会像报道里说的这么做?”这可能会导致年轻人产生防御反应,对话马上就会终止。最好用以下方法来引入话题:“你看过这个报道吗?你怎么看这件事?”

与包括学校在内的其他主体进行合作也很重要。如果家长有顾虑,可以选择与老师谈话,这样也可以支持年轻人。老师可能会意识到年轻人的反常行为,或者注意到同龄人群体中的社交动态变化。

但即使老师什么都没注意到,只要家长能向老师提出问题,共同讨论为什么家长会产生这些担忧,也可以使父母和学校保持相同的关注点。重要的是,要给年轻人提供一致的信息和支持。如果需要的话,学校也能联系到其他支持性服务。

归根结底,我们希望年轻人能够安心寻求帮助,并相信自己能得到帮助。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如果他们觉得自己得不到帮助,那么他们面临的问题就更不可能得到解决。而且如果不及时介入,事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本文作者:

Andy Phippen,伯恩茅斯大学IT伦理与数字权利教授

本文由世界经济论坛与The Conversation联合发表,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张一凡

编辑:江颂贤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分享: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全球议程

议程 每周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你可以随时使用我们电子邮件中的链接取消订阅。 了解更多详情,请查看我们的 隐私政策.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课程,通过训练预防青年心理健康问题

Maya Raichoora and Asheesh Advani

2024年9月1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 登录
  • 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
  • 成为我们的会员
  • 订阅我们的新闻稿
  • 联系我们

快捷链接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Sitemap

© 2024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