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nd Healthcare Systems

新冠病毒对女性造成的伤害要比男性严重。原因何在?

大多数担任应对新冠病毒的卫生工作者是女性。 Image: 路透社/Edgard Garrido

Rosamond Hutt
Senior Writer, Formative Content
分享:
我们的影响力
世界经济论坛为 加速 Health and Healthcare Systems 行动做了什么?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全球健康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A hand holding a looking glass by a lake
众源式创新
现在加入 ,用我们的数字众源平台来实现大规模的影响力
实时追踪:

全球健康

  • 大多数卫生社保工作者是女性,她们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COVID-19)的第一线。
  • 学校大规模停课尤其影响女性,因为她们仍然承担着照顾孩子的大部分责任。
  • 女性所承担的无偿护理工作已是男性的三倍——而在疫情期间照顾亲戚则增加了负担。

新冠病毒给男女造成的影响是否有所不同?

中国一项研究表明,尽管感染新冠病毒的男性和女性人数大致相等,且女性的致死率似乎比男性更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44,600名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男性死亡率为2.8%,而女性为1.7%。

你读过以下文章了吗?

科学家表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包括生物学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因素。比如,中国男性吸烟的概率比女性大得多,这会损害免疫系统。另外,女性往往会产生比男性更强的抵抗感染的免疫应答。

但是,该病毒似乎通过其他不太明显的方式对女性造成了巨大影响。随着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继续进行,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前线。很多女性都需要工作更长时间,但同时她们还要承担起家庭责任,比如照顾孩子。

通过以下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新冠病毒对不同性别所造成的不同影响。

卫生工作者

中国政府已从全国各地派出41,000多名卫生工作者,以援助湖北省疫情爆发中心的医护人员。

截至2月24日,中国3,387名卫生工作者感染了新冠肺炎,其中90%以上的人在湖北。

根据政府机构上海妇联的数据,湖北省一半以上的医生和90%的护士是女性。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女性在卫生社保部门的工作人员中占多数——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分析的104个国家中有70%的卫生工作者为女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在卫生社会部门,女性占工作人员总数的70%。 Image: 世界卫生组织
无偿护理人员

女性已经承担了世界上大多数的无偿护理工作。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女性从事无偿护理工作的时长是总时长的76.2%,是男性的三倍多。在亚太地区,这一数字上升到80%。

许多新冠肺炎病人需要在家得到护理,这增加了女性的整体负担,而且使她们更容易受到感染。

学校停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表示,病毒蔓延造成学校停课,目前全球有近3亿学生不能到校上课。

15个国家的儿童保育中心和学校全面停学,还有14个国家部分停学,这使许多在职父母别无选择,只能休假或在照顾孩子的同时尝试在家办公。

正如《纽约时报》报道的那样,学校停学对女性的影响尤为严重,因为育儿的大部分责任仍然落在她们身上。

尤其是那些贫穷且从事无法在家办公的服务工作的人,以及没有带薪休假的人最容易受到影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示,学校停课导致的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是卫生系统压力加大,因为许多医护人员都在努力寻求托儿服务。

本文作者:

Rosamond Hutt,资深作家,Formative Content。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张丽莉

编辑:王思雨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话题:
Health and Healthcare SystemsEqu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分享: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全球议程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你可以随时使用我们电子邮件中的链接取消订阅。 欲了解更多详情,请查看我们的 隐私政策.

到2050年,这三种气候灾难将对人类健康产生最大影响

Andrea Willige

2024年4月19日

关于我们

会议

媒体

合作伙伴和会员

  • 加入我们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 2024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