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and Biodiversity

威尼斯被淹,还有哪些地方岌岌可危?

飓风“奥奇”(Ockhi)导致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沿海村庄Chellanam遭遇洪灾。自那以后,居民就在房屋入口设置屏障,阻止海水漫入。 Image: 路透社 / Sivaram V

Komali Kantamaneni
Research Fellow, Solent University
分享:
我们的影响力
世界经济论坛为 加速 Nature and Biodiversity 行动做了什么?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环境的未来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A hand holding a looking glass by a lake
众源式创新
现在加入 ,用我们的数字众源平台来实现大规模的影响力
实时追踪:

环境的未来

Image: Ernesto Arias / EPA

早在今天之前,人们便已预测到现在乃至未来几十年内,海平面上升和洪灾将为数百万人带来严重灾难。现在,情况看起来更加糟糕——确切地说,糟糕程度是以往的三倍。新研究表明,气候破坏导致的沿海洪灾和海平面上升已经使数亿人面临比想象中更大的风险。到本世纪末,即使立即采取减排行动,我们今天赖以生存的大片沿海土地也可能无法居住。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任务对海平面上升进行了风险估计,但现有的估计结果对沿海社区来说并不乐观。但是,在使用天基卫星影像测量最接近天空的地面海拔时,许多数据实际上报告的是树梢和屋顶的海拔,而非地面本身。因此,它将沿海高度平均提高了两米多,而市区则高出了四米。

这种偏差听起来可能并不多,但对数百万人而言,两三米的差距就是安全与撤离乃至丧命的区别。幸运的是,现在有少数国家已经使用机载激光雷达设备扫描了沿海高度。同时,《自然通讯》上发表的新研究通过对比这些更为精确的数据与先前存有的数据来重新估算了面临海平面上升和洪灾风险的土地海拔。

基于新模型,作者估计,当前已有1.1亿人(而非2800万人)生活在高潮线以下。而现在生活在年洪水位以下的人数已达到2.5亿(而非6800万)——这也是生活在海拔不到一米的地方的人数,是英国、俄罗斯和西班牙人数的总和。

Image: Climate Central

易受海平面上升和洪灾风险的人口分布并不均匀。生活在高风险土地的人中有70%以上都来自八个亚洲国家:中国、孟加拉国、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和日本。对其中的多个国家来说,新模型所预测的未来几十年内的风险增长幅度将远超三倍。

当然,易受风险的不只是亚洲——在亚洲以外的其它20个国家中,其总人口中的10%所居住的土地预计将下降到世纪末的高潮线以下——即使在2020年之前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后大幅下降。根据NASA的数据,在这20个国家中,只有三个国家不是岛国,而有13个都是发展中的小岛国。

我们决定自己的命运

特别是对这些国家来说,我们如何应对气候危机至关重要。如果碳排放量在2020年之前达到峰值,那么当前孟加拉国和越南大约五分之一的人口所在的土地可能会在2100年下降至高潮线以下。但是,如果不遏制碳排放,这一比例将会上升为三分之一。

即使在最佳情况下,防洪堤、海堤等防御设施将对保护数亿沿海居民来说至关重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至于谁将承担新防御设施的费用以及损失和破坏的成本,各国尚未达成共识。考虑到预测结果:排放量最少的国家也将面临快速增加的风险,我衷心希望长期以来的工业化大国能够承担起其节能减排的历史责任,保护受到威胁的国家。

您读了吗?
Image: Ramin Talaie / EPA

拥有防御设施的区域也不安全。全球十个最大城市中有八个位于沿海地区,其中很多城市都依靠现有的防洪设施,使生活在高潮线上乃至高潮线之下的数百万人过上幸福生活。

但这些防御设施绝对不能保证能抵御未来的海平面上升和暴风雨——在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城市中,超级风暴已经破坏了防洪设施。如果要防止人口最多的城市的大片区域时不时地被淹没,那么就需要加强防御设施建设。

在市区之外,要使大片地区免受海平面上升和洪灾的破坏,则要花费天价成本,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将需要重新安置数百万人——否则,我们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将迫使他们流离失所。甚至在美国和英国等国家,本世纪的海平面上升可能需要大量人口迁出未受保护的沿海地区。在那些应对能力较弱的国家,如果没有财力物力支持,极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政治混乱和社会冲突

可悲的现实是,全球范围内的沿海社区都面临着比预期更艰难的未来。身处全球社区,各国政府必须共同努力,竭尽全力挽救当前形势。

本文作者

Komali Kantamaneni, 研究员 , 索伦特大学。

本文由世界经济论坛与The Conversation联合发表,原载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张丽莉

编辑:王思雨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话题:
Nature and BiodiversityClimate ActionGlobal Risks
分享: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全球议程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你可以随时使用我们电子邮件中的链接取消订阅。 欲了解更多详情,请查看我们的 隐私政策.

当前的排放增长速度约为十年前的一半,碳预算将如何助力实现净零排放?

Annabel Walker

2024年4月23日

关于我们

会议

媒体

合作伙伴和会员

  • 加入我们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 2024 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