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erging Technologies

无人驾驶汽车的事故责任应如何认定?

分享:
我们的影响力
世界经济论坛为 加速 Emerging Technologies 行动做了什么?
全局信息
探索和追踪解决之道 移动产业的未来 正在影响经济、产业和全球问题
A hand holding a looking glass by a lake
众源式创新
现在加入 ,用我们的数字众源平台来实现大规模的影响力
实时追踪:

移动产业的未来

日前,世界各地的新闻头条都在报道,优步的无人驾驶汽车在美国撞死了一名路人。这则新闻提醒了人们,无人驾驶汽车的时代正在迅速逼近。人们近十年来对高级传感器、测绘、导航、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如今终于取得成果,将自动化汽车投入相关的试点工程。

不过,部分或完全自动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当无人驾驶汽车出事故时,谁该负责?对于传统的人力驾驶汽车来说,责任判定非常简单:因为司机控制着汽车,所以责任方是司机。但是,对于自动化汽车来说,责任判定却有些困难。

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最大担忧。

Image: Statista

事故当事人

美国当局搜集事故现场数据时,发现该车在司机驾驶时开启了自动模式。随后,优步便暂停了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

对于仍保留人力控制的部分自动驾驶汽车来说,事故的责任认定主要取决于导致事故的具体行为,以及该行为主体是司机还是汽车。对于全自动驾驶汽车来说,责任一般是由制造商、服务中心及汽车所有者中的某一方承担。

制造商、软件提供商和服务中心的责任分别在于设计失误、汽车系统软件的漏洞和汽车服务的缺失。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司机也有可能是责任方,比如因为其疏忽大意,导致未能及时更新制造商的软件。同样地,制造商也有可能需要承担责任,原因在于事故本应通过人力控制得以避免。

责任认定网络错综复杂,人们应当如何辨别事故发生的情况呢?

传感器数据决定责任方

幸运的是,汽车使用的传感器能够追踪、监控并检测任何数据,因此,自动驾驶汽车实际上是一个拥有丰富信息的平台。比如,导航传感器能决定路线,情景感知传感器能检测障碍物、辨别路面标识和红绿灯,而性能检测功能则能控制轮胎压力、储油量等汽车关键信息。

显然,人们可以考虑通过汽车传感器的数据认定事故责任。毕竟,事故发生之后,人们可以及时地恢复传感器数据,以重建事故当时的景象。

不过,实际情况会更加复杂一点,因为在事故责任认定生态系统中,部分潜在责任方可能会过度控制传感器数据。有些责任方甚至会通过汽车支持的无线功能和USB界面修改数据,从而摆脱部分责任。我们要获取的不仅是未经改动的数据,还包括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

基于区块链的解决方案可以防止数据篡改

区块链技术可以确保事故情况的证据是未经篡改的,从而准确地认定事故责任。该解决方案使用了经许可管理的区块链技术,即只有相关方才能从传感器中记录并获取信息。

相关方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操作分区”,包括无人驾驶汽车、制造商、软件提供商、服务中心和保险公司。该分区负责记录分布式总账,并在事故发生前后将分布式总账和相关传感器信息分享给各参与者。

区块链框架可以确保存储在分布式总账中的传感器数据与交互记录不经修改。换言之,该框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审计跟踪,准确记录事故前后的周边情况,以及汽车与参与方之间的关系。

第二类是“决策分区”,包括政府交通部门、法律部门和保险公司。该分区负责基于操作分区的信息认定事故责任。

该框架可以确保,对于操纵分区的各个参与方来说,汽车所有人是完全匿名的。只有决策分区才能获取汽车所有人的个人信息,以进行最终的事故责任认定。在此框架下,用户的隐私得以保护,责任认定也更加透明、可靠。

无处不在的传感器

除了无人驾驶汽车,区块链技术还能在智能家具、供应链、智能电网方面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在智能家居方面,传感器数据能够储存在安全的区块链技术中,从而在非法闯入或失火等事故发生后为保险公司提供认责证据。在供应链方面,区块链技术还能用于储存可审查数据,以便消费者放心地追踪产品的来源及情况。此外,区块链中的对等交易也能帮助智能电网的运作,比如为智能电线提供可靠的分布式能源交易。

当下,“物联网”正迅速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数十亿传感器,并且衍生出了大量信息,其数量是史无前例的。区块链可以保证这些信息的可靠性,但仍未发展成熟。

考虑到无人驾驶汽车事故正威胁着越来越多的人群,我们必须设法保证问题发生后,相关责任方将为其行为付出代价。

作者:Raja Jurdak,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分布式传感系统研究负责人

Salil S. Kanhere,新南威尔士大学副教授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由世界经济论坛和The Conversation联合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翻译:世界经济论坛博客翻译小组•叶枫

责编:张智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分享: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全球议程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你可以随时使用我们电子邮件中的链接取消订阅。 欲了解更多详情,请查看我们的 隐私政策.

更多关于 Emerging Technologies
查看全部

全球40%的工作将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但未来仍有大量工作岗位

Henrik Ekelund

2024年4月17日

关于我们

会议

媒体

合作伙伴和会员

  • 加入我们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 2024 世界经济论坛